注册

《红高粱家族》:用“灵魂救赎”挑战“旧梦新知”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合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红高粱家族》中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拙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红高粱家族》(1987)出现具有审美转型的深刻意义。作者用“虚构叙事”取代“亲历在场”,用“酒色财气”颠覆“英雄崇拜”,用“灵魂救赎”挑战“旧梦新知”,并以强烈的艺术理性精神,宣告了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

小说《红高粱》给人印象是一股磅礴的地气和一股熏人的酒气,地域特色浓厚,它把平淡无奇的高密塑造成了一个文化的存在,也让茎如瘦瘠的高粱变得妖娆壮烈,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至今他已发表的长篇小说近十部,中短篇小说上百篇。他的小说以其斑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而独特的意象,推出一个类似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高密县东北乡的艺术世界,以至有的评论家评论说,莫言就是中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乡村生活的记忆是莫言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和背景。本书为莫言获奖长篇小说系列之一。该书2001年获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军旅文学创作奖”;英美学界重量级期刊WORLDLITERATURETODAY(《今日世界文学》)评其为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之唯一中文小说;《亚洲周刊》评选它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第十八名。其中的《红高粱》获得1987年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三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红高粱家族》 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说到《红高粱家族》的创作状态,莫言表示这个小说的初稿在1985年的下半年完成的。作为军队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反映战争、与军事有关的题材应该是他的职责。而当时恰好是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部队也召集了会议,希望大家能够写一些跟抗日有关的小说、电影。尽管没参加过抗日战争,但看到过很多跟抗日战争有关的电影、书籍。他觉得有必要试一下。

莫言还说起家乡一场真实的战斗——孙家口伏击战。他说自己经常在桥头上路过,也听村里面很多人老年、年轻一点讲孙家口的故事, 在他们讲述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很传奇的情节,使这场战斗带上非常壮丽的、传奇的色彩。自己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是从乡亲们口口相传当中仿佛亲临其境、 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亲身参加了这场战斗一样,有一种非常的贴近感。

莫言说《红高粱》最早是用一个很小的本子、报务员训练用的纸本子撰写初稿的,纸的质量很差,谈到撰写这部小说的短板和缺陷,莫言表示:“没有现场的体验感,当然这个可以通过想象来弥补,但是我想假如我是亲历者,我写出来的《红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的完美。我想这个短板在某种意义上又转化成一种强项。因为对我刚才所描述的这一切是短板我只有在别的方面来弥补它,譬如对高粱地的描述,对于高粱这种植物拟人化的描写,在那个时代里面反叛的男女青年们爱情生活的描写。这些描写等于弥补了我刚才所说的不足。恰好是这样一种替换、一种弥补,使《红高粱》这部小说具有更多的丰富性。它跟过去的我们见的比较多的战争小说、抗日小说不一样,就在于它的生活画面更加广阔。它所反映的生活更加多彩,它塑造的人物更加立体,我想这也是小说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

(根据新华网、凤凰网相关报道整理)

相关专题: 现象级剧王《红高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佳]

标签:红高粱 旧梦新知 灵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