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追问:文化场馆何时才能热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文化场馆何时才能热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里,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潮汹涌,但与景区人气爆棚相比,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则备受冷落。据统计,国庆期间,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近10万人

原标题:文化场馆何时才能热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里,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潮汹涌,但与景区人气爆棚相比,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则备受冷落。据统计,国庆期间,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近10万人次。乍一看,绝对数字并不低,但长假8天,平均每天不过1万多人走进图书馆,对北京这样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而言,还是太少了。

其实,不只是节假日,就是平时,公共文化场馆的利用率也不容乐观。北京市社科院日前出版的《2012北京文化蓝皮书》显示,近九成人每年光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不足5次。广东、上海、长沙等地所做的类似调查也显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全面免费开放的今天,“无障碍”、“零门槛”为什么没能使公共文化设施顾客盈门,的确值得思索。

一个明显的原因在于: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习惯仍然没有普遍建立。许多人即便有了时间也想不起到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走一走、看一看。

毛泽东曾说,旧中国的一大特征就是“一穷二白”。所谓“穷”,指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够富裕;所谓“白”指的是文化落后,国民素质低。应该看到,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奋斗,“一穷二白”的帽子早被中国扔到太平洋里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今天中国人均收入已超5000美元,但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仍然没有把文化作为改进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素养的必需品。仅以公共图书馆图书证的拥有率而言,美国国民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证的比例是67%,英国约为70%。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为582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0.47%。如果说以前图书馆办证收费阻挡了一部分读者进入,但现在全面免费开放了,这一比例仍然没有大幅提高。这足以说明,大部分国民根本就没把文化放在生活的天平上。

国际上有种说法,认为人均收入如果超过某一界限,文化消费就会蓬勃兴起。其实,这种观点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不是什么客观规律,不是一定就会发生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养成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习惯,即便有了钱,也不一定就会去读书、欣赏艺术。“文化味儿”不是有了钱就会有的。

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习惯的养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绝不是短期可以见效的。实际上,文化滞后于经济,是世界历史上常见的现象。早在1890年,美国就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那时没人认为美国在文化上有何傲人之处。美国文化席卷全球已是二战以后的事了。因此,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从小培养文化习惯、拓展孩子接触文学、艺术的途径,才是根本之计。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共文化设施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尽管免费开放消除了公众进入的门槛,但因宣传不够,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去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不用花钱。据北京市调查,竟有一半公众不知道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是做什么用的,更别提自己能从上述公共文化机构里获得什么。由此可见,免费开放只是第一步,公共文化机构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最起码要让群众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去的文化设施。在英国,婴儿出生后,当地图书馆就会给尚在襁褓中的他寄去读者证。这种主动服务、从小培养未来读者的意识是我国公共文化机构普遍缺乏、亟待加强的。另外,新建文化设施选址不够合理、经费不足影响了内容的更新等,也是普遍的现象。

总之,只有国人真正重视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服务质量,相信那些花费纳税人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一定会热闹起来。

相关专题: 济南文化场馆  

相关新闻:

标签:文化 图书馆 能热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