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出梁庄记》:走出梁庄 却走不进城市


来源:红网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作家阎连科在本书推荐语中说道:“与其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

(学者梁鸿携新作《出梁庄记》亮相星城,回顾《出梁庄记》的创作之路。)

原标题:梁鸿新作《出梁庄记》聚焦农民工 探访“看不见”的中国

红网长沙4月26日讯(记者易征洋通讯员陆丝)如果说《中国在梁庄》是以梁庄为缩影来观察中国,那么《梁庄在中国》则把视角扩大到城市,从城市反观梁庄。4月25日,学者梁鸿携新作《出梁庄记》亮相星城,与湖南读者面对面交流,回顾《出梁庄记》的创作之路,并与作家阿丁共同关注农民工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

2008年的夏天和冬天,梁鸿回到自己的故乡河南穰县梁庄,对梁庄的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梁庄的自然环境、文化结构、伦理结构和道德结构进行了考察,用纪实的方式写出梁庄人的故事,最终以《中国在梁庄》为名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2011年1月和7月初,梁鸿重回梁庄,着手收集在外打工的梁庄人的联系方式,了解梁庄打工者所在的城市、所从事的职业和大致的家庭成员分布状况。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他们是梁庄隐形的“在场者”,梁庄的房屋,梁庄的生存,梁庄的喜怒哀乐,都因他们而起。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2012年,梁鸿历时2年,走访10余个省市,340余人,以近200万字的图文资料,整理撰写的非虚构作品《出梁庄记》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获得巨大的反响,梁鸿更凭借此作品入围将于近日颁奖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作家阎连科在本书推荐语中说道:“与其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它的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它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梁鸿则认为,较之《中国在梁庄》,自己在写作《出梁庄记》时,更加谨慎了些,希望能够在文学层面和社会学意义上达到一种突破。“中国农村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它需要的是各个层面的深入思考。文学所能进行的应该是对现实准确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能够穿透文字,让人看到事物的内在逻辑。”

谈及探访时的心情,梁鸿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坚定的调查者。每当离开老乡们的打工场地和出租屋,她的心中都夹杂着一种略带卑劣的如释重负感,无法掩饰的轻松。“任务终于完成了,然后,既无限羞愧又心安理得地开始城市的生活。这种多重的矛盾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解决的心理障碍。还有羞耻,你无法不感到羞耻。一个特别清晰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羞耻的塑造者和承受者。它不只是制度、政治的问题,它是每个人心灵黑洞的赤裸裸呈现,它是同一场景的阴暗面。”

相关专题: 回不去的故乡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逯延津]

标签:梁鸿 新作 出梁庄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