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集芙蓉以为裳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荷文化发展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整理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集芙蓉以为裳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荷文化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自西周以后几百年的纷乱历史混战,实现中华文明的万宗归一。在这个华夏文明大一统的体系中,荷文化也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华夏存在最合理的形式中——统一团结。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荷花的栽培工艺在这个时期得以突破,从单瓣型的红莲发展为重瓣荷花,直到南北朝时期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这主要是因为西汉开始,中国的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扩大了种植范围,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关系于中国文化者至巨,其尤显著者,若哲学,若文学,若艺术,乃至社会风习……”,人们发现有佛的地方必有莲花。佛祖释迦牟尼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在佛经中,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作的《采莲曲》 (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相关专题: 荷花节  

相关新闻:

标签:时期 文化 发展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