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国的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


来源:金融网

近些年来,中国银行业持续较高的盈利能力一直广受关注,其中质疑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表扬。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正常。首先,应该肯定经济决定金融, 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中国经济这些年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个折射。

一是银行业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拉动了利润相应增加。到2013年末,中国银行资产规模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9万亿元,相当于增长了3.7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银行利润不能相应增长是不正常的。当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致使银行资产规模不断扩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结构一直难以有效调整这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据笔者所知,一些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管理者并不希望看到自身银行规模的持续扩张,他们对其中蕴藏的风险隐患是有担心和忧虑的。

二是前些年银行资产质量的相对稳定推动了利润增长。从2006年到2013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12549亿元降到5921亿元,不良率从7.09%降到1.0%,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信贷成本率(减值计提与贷款总额的比值)从2006年的0.7%下降到2013年的0.54%。信贷成本率的明显下降,又进一步带动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与拨备前利润的比例明显下降。2006年,中国银行这一比例高达25.5%,2013年则下降到14.88%,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平稳加之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银行这些年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并进而有效拉动了银行的利润增长。目前由于宏观上经济增长的趋缓,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这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已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银行利润的增幅出现了明显下滑。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银行业前几年利润的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连动反映。

三是银行技术手段的改进推动了利润增长。中国几大银行目前电子银行的业务替代率已经将近80%,即每100笔业务中,只有20余笔业务是在物理网点的柜台上办理的。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更是已经达到了82%。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支撑和技术保障,仅工商银行一家就需再增加近3万家物理网点才能完成目前的服务量。经过测算,电子渠道办理业务的平均成本每笔是0.49元,而在柜台办理业务平均成本每笔是3.06元,相差约6倍。而10年前,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替代率只有15%左右。毫无疑问,目前利润的增加是银行前期电子化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大量投入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例如,工商银行从2000年到目前为止,已连续15年每年对IT系统建设的平均投资都超过了50亿元。这样巨大的投入如形不成足够的回报,那倒真是失职了。

四是严格的经营成本控制保证了银行的利润增长。中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大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自股改上市以来呈稳中有降的态势。2006 年成本收入比平均是45.14%,2013年是30.79%,下降了14.35个百分点。而同期,国际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从56.5%上升到66.5%。 事实证明中国银行严格控制成本是拉动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中国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如能实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增长,是好事,是对国家,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应尽的责任,如果因此反而受到指责是不公道的。

相关专题: 工行山东分行 支持实体经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银行 暴利 利率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