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收费引争议 西湖免费模式为何难以复制?
2013年04月16日 17:18
来源:华夏经纬网
从4月10日开始,湖南凤凰古城开始启动收费模式,每位游客要买148元的门票才能进入古城游览。此举一出,引起极大争议,古城内商户甚至集体停业抗议。与之相对的是,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免费已达11年之久,实现了
从4月10日开始,湖南凤凰古城开始启动收费模式,每位游客要买148元的门票才能进入古城游览。此举一出,引起极大争议,古城内商户甚至集体停业抗议。与之相对的是,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免费已达11年之久,实现了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具有生活功能的古城应不应该收费?收费是不是保护古城的必要手段?免费的西湖模式能复制推广吗?记者赴杭州采访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周玲强教授。
古城居民:朋友来串门还要买门票
从4月10日起,游客进入湖南凤凰古城要收148元门票。凤凰县旅游局称:“整合和规范管理以后,游客花相同或者更少的钱,会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旅游体验。”但是,不仅大多数游人并不领情。有许多人表示,自己就是冲着原生态的古城生活去的,并不想去各种景点参观,古城内的商户也集体停业以示抗议。
对此,周玲强教授认为,凤凰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活的城市,一旦收费,会有很多连锁反应,比如,亲戚、朋友、同学来访怎么办?他说,厦门鼓浪屿的收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的居民就说,住在鼓浪屿上,与亲戚朋友的联系就少了,因为别人上你家来串门还要交费。
其实不一定要通过门票来实现景区增值。有的游客仅是观光,也有游客愿意为其他服务花钱,为什么不能通过区分不同的市场需求,增加服务,获取附加值。
杭州虽然没有了门票收入,但是,通过从单纯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的转变,由一轮驱动向三轮驱动转变,收入反而增加了。来杭州的游人白天游览景点,晚上有《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两台戏,还有南宋御街、青河坊、美食一条街,男士可以去酒吧街,女士可以逛武林路。大家各安其是。
而对于古镇收费后的收益,周玲强教授也并不乐观。也许收了部分门票,但游客少了,古城内商铺的商业价值下来了,这种状态更应该引起关注。
西湖免费模式:让游客、居民、城市三赢
免费“头啖汤”让杭州尝到了甜头,而在国内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中逆市而行,各地媒体的竞相报道也为杭州做了很大的城市广告。地方的荣誉度、知名度、美誉度有了很大提高。
周玲强教授介绍说,西湖风景区从2002年国庆开始逐步免费至今,目前已有52处景点免费对游人和市民开放,占杭州全部景点的73%,但是,有几处没有免费,也不敢免费。比如,灵隐寺、岳飞庙、湖心亭。这几处是很受游客追捧的景点,人比较拥挤。据统计,2002年灵隐寺一年游客474.6 万,2011年,减为413.14万,减了60万。2002年岳庙游客是182.02万人次,2011年就降为128.49万人次,降了近60万。这就是说,该保护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游客太多了会产生保护压力,游客的感受度也会比较差,所以杭州并不是景点全都免,而是通过收费调节客流。
除了收费之外,为了疏导游客,杭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012年杭州有80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而且多集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因此,杭州在城市入口处设置大型免费停车场,让自驾车的游客把车停在城外,并用免费的车把他们送到主要城区景点游览,减少城市拥堵。在西湖景区的主要干线上,旅游旺季采取单双号限行和单行道。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停车场采取平时和节假日不一样的收费,采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同时,杭州也提出节假日杭州百姓让湖于外地游客的办法,鼓励杭州人到周边近效乡村旅游,拉动那里的经济,实现城乡统筹。这样,既可以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可以兼顾市民的需求。
复制“西湖模式” 要因景因城而异
这些年来,杭州景区免费走的是“旅游与城市共融发展,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天堂”的路子,不仅是为外来游客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还与本地老百姓共享这样美好的环境。那么,这样的西湖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周玲强教授认为,西湖模式是针对在主城区、相对中心地带,这样的景区,景与城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杭州推行的是全域旅游的路子,并不突出风景,但处处是风景。至于免费是否能复制,还是要有所区分,他认为,如果资源类型、城市容量差不多的地方,西湖风景区免费的经验则可以借鉴。比如,武汉东湖、南京中山陵、济南大明湖等。
而九寨沟、黄山这样的自然风景区,跟杭州不同,因为是独立的景区,远离主要人口聚集区,而且又是自然保护区,对游人数量也有一定的控制,门票是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凤凰这样的古城,城市体量比较小,也很难类比。
古城维护运营
政府应撑好保护伞
既然大多数景区都很难复制西湖的免费模式?要想免费就存在谁来埋单的问题。现在的许多景区都是交由市场化的旅游公司来开发运营,往往与本地居民在利益分配上极易出现分歧。之前,广州番禺的沙湾古镇的收费引起争议,亦是如此。那么,公司开发运营是否就一定不好?
周玲强教授认为,古城或是一些原生态的景点,本地居民在开发后能否获得收益?既有成功案例也有不成功案例,对此要一分为二地看。交给专业的公司打理代表着专业的管理和经营,相比较而言,公司介入后会使资源的效益转化率更高,但是反过来,公司介入后,会产生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也有当地居民的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
比如,皖南的两个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就用了不同的模式。宏村引入公司运营后,旅游收入的蛋糕做大了,但因为分配产生很大的矛盾;而西递的旅游,由老百姓自己经营,虽然蛋糕没做很大,但是实实在在是百姓受益的,哪种模式更好,其实很难说。
周教授认为,村民自己去运作市场,能力没那么强,外来公司进来后,跟老百姓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如果谈崩了就会出现双输局面。所以,应该有第三方的缓冲机制,比如村委会,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跟公司谈判,作为中介,协调双方利益。
原生态资源本来是属于当地老百姓的,为什么要收门票?而且,收费有时带来的并不是保护。山西平遥古城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从2004年起已多次坍塌,其原因在于每年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并没有用于古城维护,而是进了经营公司的腰包。
周玲强教授认为,收门票往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些地方政府也往往把这个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甚至还会招商引资,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但他同时也特别强调,政府代表全民让渡的只是经营权,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对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政府一定要有监管。很多地方的景点,政府是一包了之,这样不仅会对文化造成破坏,也很容易滋生矛盾。政府在招租过程中,应该起到保护伞作用。最糟糕的是,政府集管理者和经营者于一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结果可想而知。
西湖模式:免费带来更大收益增量
据周玲强教授介绍,杭州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逐步免收西湖风景区的门票,最早的试点是免了三个景区:儿童公园、老年公园和柳浪闻莺公园。当年失去了600万元门票收入,但是,当年景区内的茶馆餐饮纪念品商店等的商业租金增值700万元。
到2005年,又免了7个景区的门票,一年约合3000万元。虽然当年商业增值没能弥补门票收入,但是,相关负责人还是很坚定,杭州要走向世界,要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来办,风景名胜就是老百姓的福利,带有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文化教养的功能,应该让老百姓免费享用。到了该年年底,杭州游客的人均逗留天数增加了,增加以后所带来的食、宿、行、购、娱及相关的产业带动性,就不是失去3000万门票收入那么简单的。一旦游客住下来,门票收入和综合收益是1比7的关系。十年免费西湖,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增加了2.1倍,而旅游总收入增长了3.7倍,这就是典型的打破门票窠臼,舍小钱而赚大钱的质量型增长模式,杭州的旅游发展理念和经验值得推广。到目前为止,杭州免费景点已达到52个,占全部景点的73%。
“门票经济”是杀鸡取卵
4月10日凤凰古城收取门票的第一天,有两则新闻颇有意思。一是凤凰古城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向外透露,一张148元的门票,政府可以从中获得60元左右的税费收入;二是古城内商户在收费的第一天集体关门抗议。
不管你天塌下来地陷进去,卖一张票,坐收60元,旱涝保收,袋袋平安,还有什么生意比这更好做?怪不得当地政府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仍逆势而动,强势推行。可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游客到贵地旅游,游玩购物、吃喝拉撒,哪一样不花钱,哪一样不纳税?细水长流,岂不善哉。为何非得竭泽而渔,不惜牺牲景区声誉、损害公众利益,圈起来卖票?在某些人看来,税收不如“门票经济”来得快。说到底,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放眼世界,大多数旅游城市景点,要么不收门票,要么价格很低,像我们这样动辄过百、三年一升的情况极为罕见。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门票不是旅游业主要经济形式,更多收入是靠游客增多带来相关产业税收的增加。税收又进了谁的腰包?所以,坐拥风景区的地方政府还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多做互惠互利的好事,不要急于亲自下河摸鱼。
相关专题: 凤凰古城收费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