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盐垛短穗花鼓”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盐垛短穗花鼓” 龙居镇盐垛中学的学生,已有不少人学会了短穗花鼓 逢年过节,张秀芳姐妹的短穗花鼓表演深受当地父老乡亲的喜爱 “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又名“打花鼓”,

原标题: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盐垛短穗花鼓”

龙居镇盐垛中学的学生,已有不少人学会了短穗花鼓

逢年过节,张秀芳姐妹的短穗花鼓表演深受当地父老乡亲的喜爱

“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又名“打花鼓”,流传于广饶县和东营区盐垛一带。“短穗花鼓”原是旧社会流浪艺人借以乞讨谋生的民间艺术。

张洪祥、张洪果兄弟二人是短穗花鼓的第二代传人,从小就跟父亲张延水学习打花鼓。张延水在广饶、东营一带颇有名气,当时曾“拉大链”要过饭。张洪祥、张洪果俩兄弟在父亲的指导下,打鼓技艺不断提高,兄弟二人流浪北京乞讨时,同拜流浪在北京的艺人李明雄、李明珍兄妹二人为师,使之打花鼓的技巧日臻成熟。回乡后,张洪果又把这一技艺传给了他的女儿张秀芳,张秀芳从小就喜欢打花鼓,曾跟随父亲和伯伯外出演出,在父亲和伯伯的悉心教导下,张秀芳的“花鼓”越打越好。

1991年,张秀芳带着祖传的花鼓一起出嫁到东营区龙居镇的盐垛村,使祖传的花鼓艺术像粒粒种子一样播撒在东营这块沃土中。当前,张秀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关怀下,将祖传的短穗花鼓艺术正通过办班、授徒等形式普及开来、传承下去,2010年12月,盐垛短穗花鼓被东营市公布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使流传三代的“短穗花鼓”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2008年,盐垛短穗花鼓表演出现在重大庆典活动和节日演出中。2009年,盐垛短穗花鼓在辖区内的盐垛、大张小学,龙居中学相继成立表演队,进行排练、传承。

近年来,龙居镇对盐垛短穗花鼓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并组成了200人的队伍进行学习排练,从2006年至今,每年都参加东营市、区组织的民间文艺汇演,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盐垛短穗花鼓动作奔放、舒展,说唱婉转、优美,通俗易懂,它萌生于乡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活跃在民间,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高难度的表演动作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对于研究我国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黄河沿岸的民间艺术有重大的意义。

为使盐垛短穗花鼓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保护,龙居镇建立了有效的保护机制,加大保护资金投入,聘请艺术家制订方案,进行跟踪指导,加强了盐垛短穗花鼓艺术人才的培训,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徐兆鹏、牛庆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鲁璐]

标签:盐垛短穗花鼓 物质文化遗产 东营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