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山文化溯源 汉城宋镇话龙山


来源:凤凰山东综合

城子崖遗址 (资料片)苏轼画像于夫巨合城  龙山村位于章丘市西部,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城子崖遗址 (资料片)苏轼画像于夫巨合城  龙山村位于章丘市西部,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巨合城

龙山村位于章丘市西部,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西河遗址表明,早在8600年前,境内就有原始部落人群居住。周文王灭商后,谭人又在城子崖废墟上建立了谭国。谭国大夫创作了济南地区最早的诗歌《大东》,被收录在《诗经·小雅》中。汉之前,地名曾被称为巨里、聚合。至汉,汉武帝刘彻于元鼎元年(前116)封城阳王顷之子刘发为巨合侯,从而使这里成了一个侯国的国都。刘发在此大兴土木建城,巨合城形成。但这个短命的侯国只存在了五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原因是每年九月,所有列侯都要到长安宗庙祭祖,并敬献黄金。汉武帝亲自到汉庙接受各侯国献金,结果发现百余个诸侯交来的黄金数量不够,质量也很差,于是龙颜大怒,废除了106个诸侯,巨合侯刘发也在被废除之列。但巨合城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存在。

军事战例——巨合城之战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遍及四海。王莽自立皇帝。在位16年之后,在全国爆发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刘邦五世孙刘秀借机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东汉。但地方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当时,龙山一带的统治权还掌握在一个叫张步的手里。张步,字文公,琅邪不其人(今山东即墨)。在国内大乱之时他在家乡也聚合了数千人造反,很快攻下了周边的几个县,自称武威将军。这时梁孝王的八世孙刘永正在安徽、江苏一带发展势力,见张步兵强马壮,便封其为辅汉大将军、忠节侯,督青、徐二州,张贪其爵号,遂被刘永利用,带领其弟张弘、张兰、张寿从剧国(今寿光)一带打到了济南,占领了整个山东东部。建武三年(公元27)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前往山东招安张步,并封其为东莱太守。刘永听说了这一消息,立即提前将张步封为齐王。伏隆来到齐国后被张步杀死,激怒了皇帝刘秀,派了建威大将军耿弇起兵讨伐张步。耿弇,字伯昭,陕西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县),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曾为汉光武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步闻耿来讨,亲封其大将费邑为济南王,派费邑弟费敢守巨合城,又分兵屯祝阿,并在长清、界首及泰山西侧数十营以待耿弇。耿弇在详细了解了张步的防御体系后,领兵从济阳渡过了济水攻下临济(今章丘黄河乡临济镇),然后西进直取祝阿。占领祝阿后,耿弇遂率部东进巨合城,在巨野河西岸扎下营盘,派军士砍伐树木,制造云梯,扬言三日后攻城,并故意放掉一些俘虏,使其将攻城日告知费邑。费邑闻后,急率兵来救巨里。耿弇留下部分兵力继续作佯攻之势,暗率主力埋伏于高地,在城外歼灭了救援之敌,将费邑首级用高竿挑起,示众巨合城守敌,守敌军心大乱,弃城逃亡。耿弇占领巨合城后,挥师东进,消灭张步,荡清了齐地割据势力。此战史称“巨合城之战”,被记录在《后汉书·耿弇传》《资治通鉴·汉记三十三》中,被史学家、军事家列为战争范例。 

 

城子崖遗址 (资料片)苏轼画像于夫巨合城  龙山村位于章丘市西部,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西河遗址表明,早在8600年前,境内就有原始部落人群居住。周文王灭商后,谭人又在城

龙山镇的命名

至宋,巨合城之名已不再见于史册,取而代之的是龙山镇。元人于钦《齐乘》云:“巨合城自宋为龙山镇。”陈师道《后山丛谈》云:“……是龙山设镇始于宋矣。”龙山地域为山前平原,地形成梯次向北倾斜,多沟壑,无山。那么为什么又以山而命名呢?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里人(乾隆元年进士)李衮撰《重修龙山镇龙王庙碑》中写道:“龙山为历下首镇,汉称巨里,宋更龙山,其命名之义概不可追矣!镇之艮,有五龙王庙,仅存明献可刘公记碑云:石桥下边有龙湾,湾上有龙山,山显龙神。若是乎山缘龙湾而得名,湾最下,镇最后,因山名镇。”龙山镇东是武原河,水流深壑,弯曲成湾,湾旁有龙王庙,遗址今存;自河底望村镇,黄土壁崖,高高耸立,似丘如山。水壑有龙,高者为山,这大概就是龙山命名的原因了。

苏轼两次驻驿龙山

龙山镇是济南通淄博、青州和胶东诸地的必经之地。镇内的前街后街即是通衢大路中的一段。古时,镇西设有烽火台,镇中设有驿站,至今镇中有一条街仍叫“马号街”,大概就是那时驿站马匹更替换号的旧址了。由于龙山镇地处的交通位置和馆驿的设立,东西往来的许多达官贵人都在此驻足。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两次来过龙山。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今诸城)任职期满,改任徐州知州,赴任途中经济南,好友齐州知州李公择热情接待了他,并同他策马游览了龙山。兴奋之余,苏轼写了《答李公择》一诗相送:“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断肠声。”霅溪,在浙江杭州,李公择在此地任职期间,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己,在诗中苏轼跟李公择开玩笑:“使君”别光看着龙山镇的风景美丽、女子俊俏,可别忘了还有个霅溪女在日夜等待盼望着你,否则她会哭鼻子的!

苏轼第二次来龙山是元丰八年(1085),这年十月十五日,他刚赴登州(今蓬莱)任职五天,又接到了进京任礼部员外郎的任命书,于是,苏轼便于当年十一月初离任赴京(今开封),途经莱州、青州,夜宿龙山镇。当时龙山镇监税宋宝国接待了他。宋宝国乃尚书、诗人宋祁之子,颇受王安石器重。宋宝国便把一卷王安石写的《华严经解》与苏轼看,并请苏轼为之作跋。苏轼在其笔记中这样记载道:“予过济南龙山镇,监税宋宝国出王氏《华严经解》相示,曰:‘公之于道,可谓至矣。’予问宝国:‘《华严》有八十卷,今独以解其一何也?’宝国曰:‘王氏谓我,此佛语深妙,其余皆菩萨语耳。’予曰:“予于《藏经》取佛语数句置菩萨语中,复取菩萨语置佛语中,子解识其是非乎?’曰:‘不解也。’‘非独子不能,王氏亦不能。予昔在岐下,闻汧阳猪肉至美,遣人置之,使者醉,猪夜逸,置他猪以偿,吾不知也,而与客皆大诧,以为非他产所及。已而事败,客皆大惭……而云佛语深妙,菩萨不及,岂非梦中语乎!’宝国曰:‘唯,唯。’”此篇笔记表明了苏轼对佛语与菩萨语的态度与观点,并讲了“汧阳猪肉故事”相揶揄。苏轼与王安石在政见上是对立的,但最终他还是作了《跋王氏华严经解》,被后人收编在《苏轼文集》中。

由城而镇的原因

龙山由城而镇,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两个,一是龙山四周沟壑纵横迂回,河流和沟壑限制了它向都市发展的范围;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其东3公里的地方,东平陵城(汉称济南国)的迅速崛起,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导致了龙山只能成为从属于城的地位。但作为历史,“汉城宋镇”却永远是龙山的骄傲与光荣。

相关专题: 千年古县 底蕴章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西河遗址 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