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山故事:迷上龙山文化的南方人


来源:舜网

21年前,李德高走出老家浙江丽水,只身一人来到章丘;21年后,他不但在章丘扎下根来,还收获了自己的兴趣与事业——— 龙山黑陶。黑陶艺人收徒当老师  李德高为了专心研究龙山黑陶,忍痛割爱,放弃了红火的超市生意。

李德高创作的黑陶作品惟妙惟肖 

21年前,李德高走出老家浙江丽水,只身一人来到章丘;21年后,他不但在章丘扎下根来,还收获了自己的兴趣与事业——— 龙山黑陶。喜欢根雕的他,将根雕工艺融入了黑陶之中,做出的黑陶作品别具一格,就连不少龙山当地的黑陶艺人都大为称赞。如今,他在一条背街小巷开了一家小小的黑陶馆,希望能圆自己的“老师梦”。

21年前,李德高走出老家浙江丽水,只身一人来到章丘;21年后,他不但在章丘扎下根来,还收获了自己的兴趣与事业——— 龙山黑陶。喜欢根雕的他,将根雕工艺融入了黑陶之中,做出的黑陶作品别具一格,就连不少龙山当地的黑陶艺人都大为称赞。如今,他在一条背街小巷开了一家小小的黑陶馆,希望能圆自己的“老师梦”。

其貌不扬的手艺人  

李德高的黑陶馆在一处背街小巷之中,黄色的广告牌、银色的卷帘门、透明的落地玻璃上都写着广告语,风格跟巷中的其他店铺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加其貌不扬。走进黑陶馆中,摆设也不怎么考究:黑陶作品摆放在四周的架子上,旁边除了方桌之外,还有一口大缸和一辆电动自行车,艺术和生活气息相间,显得十分随意。  

李德高本人也十分朴实,每每有客人光顾,他都上前用南方口音打招呼,偶尔显得有些羞涩。因为黑陶吧里作品的摆放太随意了,不少作品一眼便知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若不是深入交流,记者会以为这不过是个普通手艺人,并没有十分独到的本领。  

记者坐定之后,李德高端上一杯茶,香气浓郁且独特。原来,茶叶是他从浙江老家带来之后自己炒的。黑陶吧的大缸里装着满满的一缸米酒,是他亲自酿的。黑陶吧门口还摆着两排风干鸡,也是李德高亲手制作。其貌不扬的手艺人竟如此地有生活情趣,记者在钦佩之余,也开始对他的艺术见解充满期待。

从理发师到黑陶艺人  

1992年,21岁的李德高离开浙江老家,来章丘以开理发店为生。谈到来章丘的原因,李德高说是投奔朋友,而实际上,他的艺术创作在老家时已经小有名气。李德高小时候酷爱画画,后来迷上了根雕和葫芦烫画。  

当时,李德高的葫芦烫画在老家卖得相当火,当地的丽水电视台曾经专门采访过他,播出的专题片还被推荐到了浙江电视台播放。只不过艺术对他来说是兴趣,当时并没有发展成谋生手段。年轻时带着一股子闯劲,他来章丘干起了理发生意。  

“那时剪一个头才7毛钱,干了几年后,我就开起了超市。”李德高说,从理发师到超市小老板的转变,让他的物质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观,他本人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用来投身艺术爱好。  2006年,李德高第一次接触龙山黑陶便入了迷。回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连超市生意都没心思做,一心惦记着龙山黑陶。几天后,他凭记忆做了一件惟妙惟肖的黑陶模型,拿到朋友面前,竟没人相信是他创作的。从此,这个南方人便和龙山黑陶结下了不解之缘。

将根雕融入黑陶艺术  

最初,李德高制作黑陶全凭天赋和摸索。生于江南水乡的他,因为根雕和葫芦作画经历,造型基础有如天赐。“我做事情不喜欢模仿,走就要走自己的路子。”李德高说,龙山当地的黑陶艺人大多选择雕刻或雕塑,但对他来说,捏塑是最主要的造型方法。  

说话间,李德高搬出了他正在制作的一件黑陶模型。模型是一尊老寿星,手持龙头拐杖,笑意盈盈,记者注意到,老寿星的身体被刻意做成了树干,树干上不但有皱纹,还有树杈被砍断后的伤痕。在根雕艺术中,往往是把树干修整成别的事物形状,而李德高的黑陶,却要还原成根雕。  

随后,李德高又从桌子旁的盒子里拿出了3件笔筒黑陶,不但是根雕的造型,笔筒外壁上还有生动的场景。“我喜欢古代诗词,3件笔筒的主题分别是‘松下论道’、‘踏雪赏梅’和‘竹林逸致’。”李德高说,他很少在黑陶馆里摆放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因为他的捏塑作品没有模子,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黑陶艺人收徒当老师  

李德高为了专心研究龙山黑陶,忍痛割爱,放弃了红火的超市生意。尽管他的捏塑作品都是独一无二,可要满足物质需求,还是不得不成批量接一些订单。“一个拉坯工一天能做100多个黑陶瓶子,我做一件捏塑黑陶就要3到7天。”李德高说,为了不因艺术创作影响生计,他也开始用压坯工艺,将自己的黑陶成批量投向市场。  

他做出的一套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被北京的客户选中后批量生产,成为圆明园景区最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之一。成批量生产赚钱毕竟不是李德高研究黑陶的初衷,因为他的黑陶馆一直是一个人经营,他本身又沉迷于黑陶创作本身,因而推掉了不少大订单。  

“根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树根都是自然生长,需要艺术家善于发现;陶艺却是自由的。”李德高说着,还从桌子旁的盒子里拿出了不少黑陶笛。他随手拿起一只蝉形的黑陶笛,吹奏了一曲《上海滩》。“做这陶笛可费劲了,光是打孔找准音调就得花上几个小时的工夫。”李德高说,春节过后,他准备招一批学生,教他们做黑陶,自己也过过老师瘾。

相关专题: 千年古县 底蕴章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李德高 陶笛 龙山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