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涂成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涂成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

原标题:涂成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在当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同时兼顾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一个全新的论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价值观是人们的利益关系在价值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党的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论述,完全遵循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思想方法。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而提出的价值要求,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这一目标的价值规定和价值体现;又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导向;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既是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准则。总之,这一表述反映出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愿望与追求。

正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样,上述三个层面的价值规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不仅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追求,确立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价值目标的统一基础;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导向、个体行为准则的基本统一。可见,党的十八大对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表述,兼顾了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目标、传统文化积淀和民间行为规范的融汇与共通;这个论述所采取的开放性的表述方式,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与包容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关注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愿望的一致性,也要关注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追求的差异性。

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着眼于寻求“国家意志”的价值呈现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前这个阶段的根本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旗帜。因此,在当代中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凝聚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和价值理想。

从国家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本目的是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谐的国家意志和精神坐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基于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超越民族、地域、职业等差异而形成的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倍加维护的国家意志。

从国家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抓手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肇启社会主义运动已有160多年历史,有必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客观前提和丰富内涵。在当今世界,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维系民族发展的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无疑是一件既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又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从国家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主要路径是建立主流价值形态与民间伦理规范的对接通道。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主流价值,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和支撑作用,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和遵循。因此,有必要把主流价值形态的阶级属性和价值诉求融入到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中,打通代表社会价值尺度的主流价值和代表民间价值尺度的社会规范之间的价值共识通路,让代表国家意志的核心价值观“接上地气”,成为全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将这一信条奉为圭臬,并在实践上努力将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循序推进,发扬光大。

从社会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原因有二。一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价值观冲击波。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一浪高过一浪,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价值观领域的较量更是日渐严重。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是确立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价值导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价值取向出现多样,社会思潮形成多元。新形势下也滋生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出现了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低俗媚俗等问题,急需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党的十八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其本意即在于此。

从社会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割裂与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必须体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体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升全社会的民族归属感。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因素,破解和超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信奉的价值观陷阱。

从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目标是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公民的本分,二是提倡基本的职业道德。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贯穿了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集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的系统性。

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的关系。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同的个体价值观汇成社会价值观的整体洪流,而社会价值观则在引导和固化着个体价值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个体价值取向进入多样化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不断弱化,出现了“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对立,突显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在价值多样化时代,社会价值观要展现更多的包容性,尊重公民的正当利益诉求和多样化价值取向。二是处理好社会现实理性与大众价值理想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内在统一。如果仅着眼于社会现实理性,显然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而脱离社会现实理性提出过高的价值理想追求,则会让社会公众感到遥不可及,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形同虚设,产生信仰危机,加剧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三是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精英化提炼与大众化传播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自然生发出来,作为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核心价值观当然需要进行概括提炼。但其目的不是把核心价值观搞成“阳春白雪”,而是要概括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通俗化学习、大众化传播的迫切需要。(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涂成林)

相关专题: 凤凰网山东·德耀齐鲁  

相关新闻: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 核心价值观 涂成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