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构建网络道德 树立网络新风”嘉宾访谈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文明办“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嘉宾访谈为倡导良好网络道德,培养文明网络行为,在今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

原标题:文明办“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嘉宾访谈

为倡导良好网络道德,培养文明网络行为,在今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新华网等六家网站于9月19日共同举行“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嘉宾访谈活动,邀请著名专家、有关部门官员、网络业界代表及网友代表与大家在线交流,共同探讨网络道德问题。

今天为什么搞这个论坛?在这之前,主持人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应该说今天论坛的题目还不是主办单位自己闭门造车出来的,而是应广大网民的要求确定的这个主题。我们主办这样一个论坛,推进网络道德的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广大网民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从第一个网站开始,将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里,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的特点首先是人数多、影响大。第二就是速度快、势头猛。人数上已经有1个亿的网民,这里面85%多都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另外,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影响很大。从发展速度来看,势头确实很猛。今天我来之前查了一下资料,讲其他媒体进入中国的状况。比如我们熟悉的电视、电话,电话进入中国差不多用了100年的时间进入家庭;电视差不多用了30年的时间进入家庭。互联网进入中国不到10年,已经在城市的家庭形成气侯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因为在个人计算机时代不需要讨论今天这个话题。所谓道德是什么呢?是调节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准则。因为是互联网,它就发生了相互的关系,这个关系就需要一个准则来调整它,发展的人数越多,作用越大,影响面越大,就越需要有一个规范来调节大家的行为。

第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网民的主力军是青少年,而且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恐怕人数越来越大。这样一种结构就决定了网络道德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道德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阶段,在青少年阶段,道德成长是处在模仿模拟的阶段,他学习别人的行为。平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他的道德养成。在互联网时代,成人好多行为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这种情况下给孩子造成很多影响。

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以前我们一直在说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实际上不是很准确,因为在虚拟网络的背后有活生生的实体存在。看似在网络进行的是虚拟对话,实际上在后边作为具体的人,作为这个网民,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感情世界,他的精神世界是跟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在一块走的。实际上互联网的道德就成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同时,互联网的道德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现实道德。心理学有一个内模仿的概念,就是我在网上玩游戏也好,做什么也好,但是心理的历程已经经过一遍了。我们叫做习惯成自然,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对人的社会道德形成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与政治学系系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产力学会高级会员 陆俊)

把游戏化为现实有时会产生可怕后果

[主持人和晶]前两天我听说陆俊在工作当中获得这样一个案例,就是网络婚姻。我们听很多网友讲起过。刚才我看留言的时候也有网友说起这个问题,就是在网上结婚生子,本来这是一个网上的过程,但是在陆老师接触的案例中间,这个案例的本身可能就让我们很震撼。

[陆俊]有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小姑娘,十七八岁,有一天跳河自杀了。被人救上来之后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网上社区她有一个网上家庭,认识了一个叫“酷呆了”的网民,他们俩在网上结婚,又生了一个小孩。有一天,“酷呆了”突然要跟她离婚,这个小姑娘想不开,就跳河了。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多人愿意到网上去,他把网络的行为实际上当做一种游戏,既然是一种游戏,那现实的很多道德要不要去约束网络的游戏行为?比如“酷呆了”要不要对他某种游戏的行为负道德责任。

[和晶]如果在游戏当中,因为是匿名的,有人可能就在匿名的情况下撒谎,比如说不负责任,比如说欺骗,甚至杀人。直接对现实生活有影响的话,错在哪里?

[陆俊]我们先谈它的影响,其实在现实当中已经造成了。比如最近媒体用得最多的词就是“PK”,实际上里面包含着杀戮的意思。比如网络当中的一些杀人游戏,要尽量的去杀人,得到一种快感,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表现出来。有一篇报道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孩在不到四五百字的作文里用了大概几十个死字。比如高兴死了、跑得快死了。在慢慢的影响过程当中,他是不自觉的,实际上已经在影响他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感觉困难的就是把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这个道德框架怎么融合起来。我们在刚开始接触网络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案例出现,如果在青少年中间有了这样一个影响的话,很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榜样性”的力量。当然这个“榜样”是不好的,是打双引号的。各位嘉宾有没有想到在其他游戏中对现实生活中带来的伤害?可能对生命、对死亡有了一种非常淡漠、模糊的认识,还有别的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陆士桢)

青少年的行为模式被影响了

[陆士桢]说到网络道德,其实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现实的道德框架。网络世界其实是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就是在那个世界里发生的所有情感、所有行为,我跟很多玩游戏的孩子接触,都是他现实生活当中的一种反映或者他内心深处的一种需求。所以这个影响,比如刚才谈到的暴力影响,另外比如说他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能不能见到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现象,比如色情的东西,包括灰色的东西,主流媒体是没有的,但是在网络上他就可能接触到的。甚至黄色的、灰色的,甚至黑色的东西,很可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到他们对很多价值的基本看法。

[和晶]有一个群体示范的作用。

[陆士桢]现在小孩一说就是我杀了你,全是这词。真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行为模式。比如说我们看童话,总是看公主嫁给了王子。现在小孩玩游戏,3秒钟之内,在他前面的所有人脑袋都开花。他有一种胜利感、成功感,这样就形成一种模式。所以像这样一种行为模式,网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和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谈这个人道德不道德,大家会有一个公共评判的标准。但是为什么一到网上,这个公开评判的标准就变得非常脆弱或者没有追责的机会了。

[陆士桢]现实生活是多少多少年,比如说中国的道德是几千年形成的,大家共同认同的东西,网上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因为时间很短,还没有真的形成。比如现实生活当中你要把自己身份隐瞒起来,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同时是很不道德的事。隐瞒就是骗子。网络即使有实名制,也是技术手段之后的实名制。比如说我以“寻山小妖”注册,网管知道我,我跟你聊天,也不能让你知道我是陆士桢,我是“寻山小妖”。但是去了网络当中的虚拟性,那就不是网络了。

[和晶]那天我上网说我是和晶,网友说你是和晶,我就是章子怡。在那张脸后面的时候他做好多事情,可能就没有所谓的公共原则在里边了。我觉得它直接调整每个活生生的人的人性弱点。刚才我们说了,如果你在那儿极度的释放,但是反作用如果在现实中间造成了伤害也好,或者说一些对他人的侮辱,甚至一些谩骂,造成了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个就很难理解了?包括我看前面网友的留言,中间就有一段说其实游戏没什么不好,是那些玩家不会玩,玩不起。到现在为止,他还不觉得这中间受到了道德判断的影响?

[陆俊]我觉得这位网友的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游戏归游戏,现实归现实,恰恰在这一点上,未成年人如果道德意识还没有达到这一步的时候,危险就在这地方。为什么现在好多游戏,有篇文章就这样说你今天杀了多少人?就是一种游戏的话语,但是对小孩来说,这个道德意识区分不清。所以在讲网络道德的时候,还要培养虚拟和现实一种清醒的道德意识。

(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陶宏开)

相关专题: 凤凰网山东·德耀齐鲁  

相关新闻:

标签:网络 嘉宾 道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