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虞富莲回顾“南茶北引” 划分四个阶段


来源:凤凰山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 9月21日上午,在日照举办的“南茶北引·寻根之旅”北方绿茶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认真回顾“南了茶北引”的历史,并大体划分了四个阶段。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

9月21日上午,在日照举办的“南茶北引·寻根之旅”北方绿茶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认真回顾“南了茶北引”的历史,并大体划分了四个阶段。虞富莲认为,不能用现在的社会背景看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项群众性的茶树引种工作。当时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种茶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南茶北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种管采制没有任何技术;面临着冻害和干害的严峻挑战;有不同声音,有阻力。

初试期:1959年首先在东南沿海7个县市试种。青岛崂山林场和中山公园播种的茶籽成园(1953年退伍军人播种在泰安市徂徕山上的茶籽长成茶树)。

扩大试种期:1967至1970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派员配合省、县种茶组与农民一起,进行种茶地形、地块(土壤)选择,并摸索出催芽播种、堆土保墒、插枝保苗等有效方法,使茶苗成活率达到90%左右。并确定日照、青岛、莒南、莒县、五莲、蒙阴、胶南、荣成、乳山、文登等地为重点试种区。

1971至1978年 重点进行栽培管理、越冬技术攻关和茶农技能培训。得出的矮蓬养成、留养采摘、早施基肥、浇越冬水、打风障、种防风林等技术措施使茶树基本上安全越冬,并出现了像日照后黄埠、青岛下宫亩产300斤干茶的高产茶园。1978年全省茶园发展到10万亩。

这一时期日照出现了三个山东第一:1971年中茶所夏春华、翁忠良帮助西赵庄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大队)茶叶初制厂;1976年中茶所虞富莲在上李家庄创制出山东省第一个名茶“雪青”;1975年日照县郑培成副县长代表山东省第一次在全国茶叶生产会议上发言。

改革开放后,山东茶叶生产划归农业部门管。1980~1990年,茶叶的高收入和不可抗拒的冻害使一些地方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提出“千亩茶园一条线,万亩茶园连成片”的口号,由于管理和冻害等原因,致使发展遭受挫折。全省面积缩减到7万亩左右。

在巩固调整的基础上,1991年后茶叶生产趋于正常发展,面积扩大,产量增加,效益显著。至2013年,日照市茶园达到20万亩,投产16万亩,产干茶9600多吨,亩产值达8600元左右。在主产区茶叶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茶农的稳定收入。中小茶企星罗密布。

相关专题: 北方绿茶发展论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虞富莲 南茶北引 划分四个阶段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