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引”成齐鲁茶文化符号
2014年09月18日 17:02
来源:中国茶业网
“南茶北引”作为齐鲁茶文化的一个符号,被广泛认可。山东最早引茶种培育茶树的是泰安县,试种的地点是地处现今新泰和泰安交界的徂徕山,时间是1952年。山东最早引茶种培育茶树的是泰安县,试种的地点是地处现今新泰和泰安交界的徂徕山,时间是1952年。
原标题:“南茶北引”成齐鲁茶文化符号
“南茶北引”作为齐鲁茶文化的一个符号,被广泛认可。当时的中央为什么提出“南茶北引西迁”这样一个庞大的茶树迁徙计划,据说最初的积极推动者,来自民间而非官方。山东最早引茶种培育茶树的是泰安县,试种的地点是地处现今新泰和泰安交界的徂徕山,时间是1952年。
“南茶北引”作为齐鲁茶文化的一个符号,被广泛认可。其实,当年提出的不仅是“北引”,还有“西迁”。“北引”也不仅是山东,还覆盖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甚至包括了东北的辽宁和吉林的部分地区。“西迁”则直接迁到了西藏、陕西、新疆。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植物迁徙计划,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引茶机构。现在看来,真正引进成功并大面积栽种生产茶叶的地区只有山东,其他地区只是树种引进成功、零散的茶树成活,不是茶叶生产大功告成。就是前两年,内蒙古的红山地区还宣布“南茶北引”结硕果,内蒙古的红山茶问世。但是,那只能证明茶树可以在这个地区活下来了,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要是仅仅以茶树的种植成活为标准,山东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至少在明朝之前。经过我的小范围调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自己村里有老茶树,年头都在几代人以上。
当时的中央为什么提出“南茶北引西迁”这样一个庞大的茶树迁徙计划,据说最初的积极推动者,来自民间而非官方。关于山东的“南茶北引”,我听到的最早的一个民间传说,是带有半官方色彩的个人行为。舒同先生自1948年开始一直在山东工作,接近10年。那些年舒同先生做过省委书记,也做过县委书记,对山东情况十分了解。这位出生在江西的老表,到山东以后感觉气候条件与他的家乡十分相似,冬天并不冷,夏天雨水丰沛,而春秋温差大,极其适合茶叶的生长。但是,山东并没有形成规模的茶园,零散的茶树也没有茶农管理。于是舒同先生提出把他家乡的茶树种,引进到山东培育。此为坊间说法之一。
之二是另一位来自江西的老表,长期担任山东省委领导职务的谭启龙先生。
山东最早引茶种培育茶树的是泰安县,试种的地点是地处现今新泰和泰安交界的徂徕山,时间是1952年。徂徕山是一座革命的山,抗战时期曾经爆发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但是,这次试种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并不成功。应该说,这次引茶的推动者就是舒同先生。
1959年,山东省的商业、农业、供销部门再一次启动引种安徽黄山的毛峰等茶种,在东南沿海的临沂、昌潍(今潍坊市)、青岛、烟台的7个县种植330公顷。除栽种在青岛中山公园内的几株活下来之外,其他野外种植的茶苗,全部死亡。
屡试屡败,并没有击溃山东人对于引茶的积极性。1965年,山东省农林部门再次引进浙江、福建一带的茶苗,首先在五莲、崂山、临沂试栽。第二年又扩种到泰安、淄博、济南、烟台。成活率越来越高,1970年在以上几个地区栽种的160公顷,成活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5%。
山东第二次启动“南茶北引”的推动者,就应该是谭启龙先生。而山东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这项伟大的工程成功的关键。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刊文报道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消息。1973年10月,农业部联合中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当时临沂地区的日照,召开了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六个省区参加的“南茶北引”的经验交流会,一致认为山东的“南茶北引”取得成功,而这个成功也证明了,过去一些地理、地质、农业、茶叶、林业方面专家所认为的,北纬35度甚至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北纬35度横穿的地区就是山东省临沂市。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成功范例,极大地刺激了山东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到1978年,山东省茶园面积达到了7300公顷,也是到这时候,山东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茶农。
今天的山东已经成为长江以北茶叶生产的第一大省,山东人喝的茶叶有10%是自己的茶叶,再过五年就会达到25%,甚至更多。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可是个大数。种粮是基础,种茶则是一件包含着经济、社会、文化、传统诸多文明因素的人文盛事。
饮茶思源,我们在品尝齐鲁茶香、在前人栽下的茶树前享受幸福的时刻,是不是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为山东茶神立碑,也是弘扬齐鲁茶文化的题中之意。
相关专题: 北方绿茶发展论坛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