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深交音乐会管窥中国交响乐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深圳交响乐团演出现场 戴中晖 国家大剧院两年一度的“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的盛况显示,中国交响乐事业宛如初春的嫩芽,充满着勃勃生机。 “中国交响乐之春”自举办以来,各地院团踊跃参与,今已成为中国

深圳交响乐团演出现场

戴中晖

国家大剧院两年一度的“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的盛况显示,中国交响乐事业宛如初春的嫩芽,充满着勃勃生机。

“中国交响乐之春”自举办以来,各地院团踊跃参与,今已成为中国音乐界颇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这项活动全方位地带动了中国交响乐事业跃上新的台阶,且中国交响乐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来自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都带上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作品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一展身手,并借助这样一个平台向全国听众展示各自的音乐艺术发展水准,极大地激发了音乐界的积极性。因此,可以无愧地说,“中国交响乐之春”不仅推动了全国交响乐团的发展,带动了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热潮,也给参演乐团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最佳机遇。

深圳交响乐团以马勒《第五交响曲》作为此次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的主要作品。《第五交响曲》是马勒于1901年至1903年间在维也纳创作的,并于1904年在德国科隆首演。此曲是交响乐宝库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作品难度堪称交响乐团演奏水准的试金石。

全曲用时近70分钟,通过5个乐章不同音乐素材的表述,充分表达了马勒内心的情感世界。5个乐章都有各自独特的光彩,而这些变化对每一位指挥家来说都是考验。演好这部作品需要指挥家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来处理和控制音乐在进行中的变化与深厚的情感表达。

深圳交响乐团在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音乐会于4月18日举行。音乐会首先以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拉开帷幕。乐团首先给了听众一个厚重、有力的前奏,10分钟后送上了这场音乐会的主菜——马勒《第五交响曲》。乐团在引子后的第一个强音合奏进入后,一发不可收拾,音乐的起伏如海浪般冲击、拍打着音乐厅,随着快速的节奏,乐队的音响达到了惊涛裂岸般的高潮。首先让人领略到的是弦乐整体的共鸣与音色,这种纯正音色使人宛如聆听到了欧洲一流乐团的味道,细细品来,第一小提琴尤为突出,他们以准确的弓法、精确的力度变化、和谐的音准带动着整个乐团。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乐团首席的是深圳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张景婷,她目前就职于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2013年起担任深圳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她有着极为漂亮的小提琴音色、完美的技术,并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国际高水准乐团首席的能力。乐团大提琴演奏家感慨:“有这样的乐团首席使整个弦乐配合得更好,也使我们的整体合奏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交响乐团有一组出色的木管声部,在国内众多交响乐团中他们名列前茅。乐团音乐季的演出中,他们都有上乘表现,经常受到国际指挥家的赞誉,他们也是乐团引以为傲的声部。木管声部的多位首席在国外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并且他们在学习时就取得了丰富的乐队经验与建树。在演奏马勒《第五交响曲》这样高难度的作品时,他们都有绝佳表现。首席长笛用那种飘逸、纯美的音色带领着木管声部;首席单簧管含蓄深沉并时而高亢如歌的演奏令人心悦诚服;整个木管演奏部分用和谐、顺畅、充满戏剧性和变化的演奏让听众享受到了如歌如画的音乐篇章。

演奏马勒《第五交响曲》,首先要考虑乐团铜管声部的演奏能力,因为其中有大量的独奏部分,而更重要的是铜管声部整体协调能力和与其他声部配合的效果。马勒在铜管的配器方面近乎完美,要达到作者的预期效果就需要铜管声部有好的音准、统一明确的演奏法等诸多方面的训练。目前在我国,管乐发展的情况是木管优于铜管,主要表现在铜管的音准及根据不同作品风格的奏法等方面。

这部作品对于指挥的要求甚高,作为指挥必须能够对这部长达一小时的作品结构有详尽的了解,并合理计划布局,在音乐处理上要精确到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当一段主题出现的时候,怎样理解作曲家对它的展开变化再重新回到主题是演出这部作品的关键所在。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用他细致、有力的指挥动作,带领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将这部伟大的作品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他的指挥风采与乐团完全交融在一起。

交响乐团是用弦乐的连绵、木管的委婉、铜管的震撼、打击乐的轰鸣交织而成的多层次音乐平台,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交响乐团经久不衰。“中国交响乐之春”也正是秉承了这个传统,并为广大听众所喜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交响乐 音乐 发展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