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抽象主义大师朱德群巴黎去世 享年93岁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朱德群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 1955年朱德群初到法国巴黎。 1997年朱德群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是该院第一个华人院士。 朱德群的离世或许让天堂中有了昔日“留法三剑客”重聚的时刻,他

原标题:朱德群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

1955年朱德群初到法国巴黎。

1997年朱德群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是该院第一个华人院士。

朱德群的离世或许让天堂中有了昔日“留法三剑客”重聚的时刻,他和吴冠中、赵无极又可以一起切磋技艺。法国当地时间3月26日,享年93岁的朱德群在巴黎去世。法兰西艺术院公布了这一消息,1997年朱德群当选该院终身院士,这是200年来法兰西艺术院第一个华人院士。昨日,在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发给朱德群家人的吊唁函中,许江称,朱德群的艺术是后辈画者、学人心中的不灭明灯,他的离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坛的重大损失。而在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心中,朱德群未能在杭州举行讲习班成了永远的遗憾。

4年前借“回顾展”回家

朱德群被冠以法籍华裔杰出抽象主义大师的头衔。从在中国研习水墨画到油画,再到巴黎纵横于抽象油画之域,朱德群的画风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朱德群曾表示,中国文化在滋润着他,他一直追求将西方的色彩与抽象艺术中的自由形态结合成阴阳和合之体,寻找东西方艺术的一种最佳结合点。

尽管自1955年便移居法国,但中国对于朱德群来说始终是个魂牵梦绕的故土。他多次表示要回家。2010年3月,朱德群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展形式实现了梦想。

当时中国美术馆拿出三楼一层的展馆,分五部分展示朱德群油画、水墨、书法、陶瓷等领域的成就,113幅作品展示了朱德群从1955年至2008年的创作历程。当时,该展策展人、法国艺术评论家戴浩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展览是首次全面展出朱德群的成就,而以前大家只能看到他的油画作品。”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之后,朱德群还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一幅油画《绿色的活力》以及十幅水墨作品。

患脑血栓仍眷恋绘画

朱德群的夫人董景昭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1955年朱德群踏上巴黎后便一直在画画,直到2009年一场意外造成其脑血栓,右手不能再执画笔, 也失去了言语能力。2010年的故土回顾展,即使在听着家人向他叙说筹办展览的情况时,他也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漠然神情。不过,董景昭还是强调对朱德群来说惟一不变的是对绘画的眷恋。在他的心中,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构思。发生意外之前,当时89岁的朱德群还是买了很多的宣纸和油布,“他说他还要画,脑子里还有很多想要表现的东西。”

对此,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杨桦林也表示晚年的朱德群身体欠佳。2010年8月,杨桦林为筹办“国美之路·林风眠师生联展”,专程前往巴黎探视赵无极、朱德群等校友。昨日,杨桦林告诉记者,由于朱德群的身体原因,自己并未见到他本人,但朱德群的妻儿在得知要举办这一展览时,也是非常支持。

■ 逝者

朱德群

1920年10月24日-2014年3月26日

1920年10月24日出生于萧县白土镇(今属安徽宿州),1935年开始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绘画。1955年,朱德群踏上巴黎,此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此。在认真研究西方绘画的新思潮后,朱德群画风转为更加奔放,并逐步走向抽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抽象艺术风格,在国际画坛赢得了声誉。

1997年12月朱德群荣膺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典礼主席致词称颂他的艺术“丰富了欧洲文化的内容”,他成为法兰西艺术院200年来首位华裔院士和首位东方艺术家。

杭州求学

师从吴大羽、潘天寿

朱德群曾谈起他与赵无极的区别: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他则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朱德群出生在一个深具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最令少年朱德群着迷的是传统绘画,尤其是书法。

朱德群夫人董景昭曾于2010年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小时候,朱德群被要求学书法,“那时被家长要求要学正楷,但偏偏他又没有耐心去练正楷。就在父亲的书房内找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帖子。”狂草便伴随朱德群的整个创作生涯。

1935年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所由学贯中西的林风眠任校长的学校里,朱德群向吴大羽学习西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白天,写生绘画并尝试多种受野兽派风格影响的习作。晚上,则将精力投注于书法练习或临摹古代大师作品。

在这所学校里,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是校友。或许他们当年也未曾想到日后艺术史上会将三人并提,他们相继被授予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也被称为三剑客。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的回忆中还有这样一段趣闻:“朱德群曾向我谈起过他与赵的区别,说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自己则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留学法国

斯塔尔“指引我自由之道”

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

1955年,朱德群在法国马赛登陆。到法国前,他在台湾已经相当成功,却未曾放弃赴巴黎学画的想法。老师的教诲以及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内,翻阅莫奈、塞尚或马蒂斯作品的普通印刷品所引发的年轻梦想,一直在牵引着他。

初抵巴黎,朱德群住在梦露街一栋简朴的旅馆内,狭窄的房间也同时充当画室。上午在法语联盟上课,下午则在大茅屋画院画素描。在巴黎早期,朱德群以女性裸体为主,却已有了西方绘画大师的影子。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看尼古拉·德·斯塔尔去世一周年回顾展,没想到一下就释放了深藏在内心的能量,“那一年,参观巴黎现代美术馆的尼古拉·德·斯塔尔的回顾展给了我一个启示。他那风格豪放的绘画指引我自由之道,就如同我在梦中所看到的。”

朱德群决定切断与具象绘画的联系,进入极端抽象。发现斯塔尔,显然给朱德群提供了一座意想不到的中西之间的桥梁。在抽象艺术中,朱德群的书法造诣又使其发展出无穷的内在活力,朱德群开始逐渐感受到中国书法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此时的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制造出未曾有过的宽阔意境。1965年所画的《泉》可以看到北宋画家范宽的影子。在《遇》中,山峰间的一条路径或一片林中空地,又让人看到李可染的风格。

肖峰自上世纪80年代出任中国美院院长以来多次与朱德群接触。他说,朱德群也将自己的艺术心得与其交流,“不要以为抽象艺术不要形,不要人,不要对象,我的对象都来自大自然和艺术家的心灵。”肖峰至今铭记朱德群的这番话。

在肖峰看来,尽管技贯中西,但在朱德群那可以看出其文人画传统,“他的画作就是用中国文人画的精粹来表达,当然中间也有西方文化的学习。可以说朱德群就是个诗性的抽象艺术家。”

不忘故土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

偏爱南唐后主李煜,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生活很简单,很严肃,也很单纯,也不善于交际,不喜欢出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家。”这是董景昭描述中的朱德群。

在法国的家里,朱德群与妻子一直坚持让孩子说中国话。朱德群对唐诗宋词的偏爱让其也不放过对孩子的早教。儿子以华、以峰小时候,朱德群就让他们背短的绝句。朱德群偏爱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董景昭称朱德群不止一次地说起,是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随着年事增长,朱德群对肖峰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尽管从1955年就离开故土远赴巴黎,但朱德群始终把祖国看成自己永远不能忘却的故乡。

肖峰向记者回忆,朱德群家中摆设几乎多为东方风格,屋中挂满了书法和水墨画。

东方式的温情也更多地惠及中国美院的师生。当年老校长林风眠到巴黎办画展,朱德群亲人般的礼遇让林很是感动。当听说自己的恩师吴大羽没有颜料画画时,他便托人寄颜料给吴,“我记得吴大羽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造就了朱德群,”肖峰说。

中国美院在法国的三个画室一旦有开幕活动时,朱德群和赵无极也会积极参加。巴黎堵车,“他俩分别坐地铁过来。有时候提前了两个小时,朱德群就在附近喝咖啡”,这些琐碎的往事都让肖峰唏嘘不已。

然而在肖峰那还是有遗憾,那便是朱德群没有像赵无极一样能在美院开讲习班。1983年朱德群返回故乡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访问,此后多次回到北京、杭州,“当时他说,‘我下定决心了,要不断地回到东方,到台湾、大陆来。’我也多次邀请他开讲习班,但都一次次地错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朱德 巴黎 大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