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景德镇:创意再出发


来源:新华网

(1)陶艺师董全斌在位于景德镇的工作室中修整一款公道杯的坯体(6月5日摄)。新华网图片 翁忻旸 摄   (6)在乐天陶社每周六的创意市集上,景德镇“九烧”工作室的雷鸣(左一)向顾客介绍作品(6月6日摄)。

原标题:景德镇:创意再出发组图

(1)陶艺师董全斌在位于景德镇的工作室中修整一款公道杯的坯体(6月5日摄)。董全斌原在北京从事设计工作,三年前来到景德镇,追寻自己的制瓷梦想。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近七八年间迎来“创意复兴”。随着一批国际交流机构的建立,景德镇获得了更广泛的陶艺交流机会。丰富的制瓷业资源令一批年轻陶艺师选择在此驻扎,重构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方式,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各地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形成所谓的“景漂”一族。据景德镇市瓷局提供的数据,这一群体已达每年两万多人次的规模。新的创意力量在景德镇萌发,为瓷都的再度繁荣注入活力。新华网图片周密摄

(2)荷兰陶艺师芭布斯· 汉恩在位于景德镇的工作室内雕刻模具(6月4日摄)。汉恩曾任教于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学院,此次受荷兰驻华大使馆之邀来到景德镇,为9月份“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创作作品。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近七八年间迎来“创意复兴”。随着一批国际交流机构的建立,景德镇获得了更广泛的陶艺交流机会。丰富的制瓷业资源令一批年轻陶艺师选择在此驻扎,重构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方式,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各地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形成所谓的“景漂”一族。据景德镇市瓷局提供的数据,这一群体已达每年两万多人次的规模。新的创意力量在景德镇萌发,为瓷都的再度繁荣注入活力。新华网图片周密摄

(3)在乐天陶社教育中心,景德镇陶艺师喻璇(左)向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凯林·赖特教授青花瓷勾线技巧(6月3日摄)。创立于香港的乐天陶社于2005年来到景德镇,启动一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成为推动景德镇陶艺复兴的重要力量。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近七八年间迎来“创意复兴”。随着一批国际交流机构的建立,景德镇获得了更广泛的陶艺交流机会。丰富的制瓷业资源令一批年轻陶艺师选择在此驻扎,重构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方式,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各地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形成所谓的“景漂”一族。据景德镇市瓷局提供的数据,这一群体已达每年两万多人次的规模。新的创意力量在景德镇萌发,为瓷都的再度繁荣注入活力。新华网图片翁忻旸摄

(4)在乐天陶社每周六的创意市集上,景德镇“九烧”工作室的雷鸣(左一)向顾客介绍作品(6月6日摄)。乐天陶社2008年启动创意市集,筛选年轻艺术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成为推动当地创意力量萌发的平台。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近七八年间迎来“创意复兴”。随着一批国际交流机构的建立,景德镇获得了更广泛的陶艺交流机会。丰富的制瓷业资源令一批年轻陶艺师选择在此驻扎,重构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方式,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各地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形成所谓的“景漂”一族。据景德镇市瓷局提供的数据,这一群体已达每年两万多人次的规模。新的创意力量在景德镇萌发,为瓷都的再度繁荣注入活力。新华网图片翁忻旸摄

(5)陶艺师刘其弈在家中击打一件自己烧制的乐器(6月6日摄)。学习雕塑的刘其弈2009年毕业后建立“其弈工作室”,在景德镇乡间修建住所,进行陶艺创作。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近七八年间迎来“创意复兴”。随着一批国际交流机构的建立,景德镇获得了更广泛的陶艺交流机会。丰富的制瓷业资源令一批年轻陶艺师选择在此驻扎,重构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方式,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创作。各地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形成所谓的“景漂”一族。据景德镇市瓷局提供的数据,这一群体已达每年两万多人次的规模。新的创意力量在景德镇萌发,为瓷都的再度繁荣注入活力。新华网图片翁忻旸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陶艺创作 制瓷业 创意复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