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行画“混”进伦敦美术馆


来源:艺术评论

位于英国伦敦的达利奇美术馆(Dulwich Picture Gallery)日前给参观者和评论人出了一个难题。“中国制造:道格·菲什伯恩计划”将探讨原作和赝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商品的角色,这一角色在全球化的当代艺术领域已经愈发彰显。

要从270幅大师杰作中找出一幅120英镑的中国行画,或许并不那么容易。

将真赝问题推向极致

达利奇美术馆的收藏是在18世纪晚期由艺术商诺尔·德森凡斯(Noel Desenfans)和弗朗西斯·布尔乔亚(Francis Bourgeois)爵士完成的,他们当时在为波兰国王采购绘画。但不久之后,波兰遭受了灭国之灾,而这批收藏也因此流落到达利奇学院,安置于约翰·索恩(John Soane)爵士设计的美术馆中。弗朗西斯·布尔乔亚当时希望这批收藏能够“经得起公众的检验”。

尽管达利奇美术馆的艺术珍藏之中不乏举世瞩目的杰作。但美术馆馆长伊恩·迪贾汀(Ian Djardin)也不得不应付对于馆藏中部分争议画作的质疑。举例来说,人们曾经相信达利奇画廊收藏有5幅提香作品,而今没有一幅可以归于提香名下,只有一幅《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被视为提香工作室出产的一个较好版本。此外,美术馆曾经拥有5幅凡·戴克的作品,而今只有一幅毫无争议,另外4幅的标注分别为:“凡·戴克工作室作品”,“归于凡·戴克名下”,“仿凡·戴克作品”和“根据凡·戴克风格绘制作品”。

或许,在艺术界的学术领域,这样的关于特定作品的争论和反复并非特例。事实上,所有的艺术收藏都必须面对真赝问题的拷问,而达利奇美术馆却通过这样一场展览将其推向了极致。

“中国制造:道格·菲什伯恩计划”将探讨原作和赝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商品的角色,这一角色在全球化的当代艺术领域已经愈发彰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美术馆 中国的崛起 赝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