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同桌的你》 片段拼凑也能票房过亿?


来源:新京报

《同桌的你》放弃了残酷青春的初稿,小清新的风格虽票房过亿但也遭到了观众质疑。 由郭帆导演、高晓松监制、周冬雨林更新领衔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片《同桌的你》自4月25日上映以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轻松实现票

《同桌的你》放弃了残酷青春的初稿,小清新的风格虽票房过亿但也遭到了观众质疑。

由郭帆导演、高晓松监制、周冬雨林更新领衔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片《同桌的你》自4月25日上映以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轻松实现票房过亿,但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在票房与口碑两极化的名单里也多了一名新成员。

从小虎队的《爱》到高晓松《同桌的你》,从大白兔奶糖绿青蛙到白衬衫白球鞋,还有那些让80后历历在目的历史事件和情绪:1998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后的愤怒,9·11双子塔被袭击后的惊恐,还有非典被关在校园或某栋隔离楼里感觉死亡真的在迫近。电影《同桌的你》勾起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却同时也让人们在怀疑,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部记忆中片段的拼凑?

片段拼凑? 就是要勾起大家的回忆

对于这样的质疑,导演郭帆承认确实就是想用这种形式勾起大家的回忆,监制高晓松也表示,这不是导演的作品,也不是他高晓松的作品,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和电影公司合作出品的目的是给更多观众看的产品。现在观众的反应,他们很满意。

导演郭帆透露,因为目的是勾起大家的回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首先抛弃了高晓松第一稿剧本,将故事转移到80后身上,因为80后是现在的电影观众主体。为了让剧本故事更加接地气,他们搜集了身边很多人中学和大学的故事,比如其中的窃听女生宿舍就是高晓松大学时真实的经历。

对于观众指出影片中的诸多Bug,如男主角本来上文科班,结果大学却考上计算机专业,对此导演郭帆承认确实是一个Bug,他虽然早就意识到了,但因为没把太多精力放在这点上,所以没有修改,现在被观众看出来,他认。

票房过亿在中国卖钱,情怀很重要

《同桌的你》上映三天就票房过亿,这让很多人感觉吃惊。对此,高晓松表示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导演郭帆则说,票房的问题他没有想太多,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快就破亿,但就他的观察而言,在中国目前的电影票房市场,只要是那些能够触及人们心灵的、打动观众的,基本都会有不错的收入。“观众现在好像挺喜欢怀旧,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郭帆认为,目前中国卖钱的商业片里,情怀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对于现在出现的关于影片票房和口碑两极化的现象,导演郭帆表示暂时不想为自己辩解什么,他希望会在比如影片下档后一个月,没有那么多人再关注时,再好好总结一下这部影片给他的得与失。

■ 高晓松释疑

从没说过这个电影不是MV

新京报: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太过片段化,就像几个MV拼凑在一起。对此,你怎么看?

高晓松:你觉得有拼凑感,我完全尊重你。我没说过这个电影没有拼凑感,也没说它不是MV。评论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尤其念过两年书的,你想说一个电影好,可以说十条,想说它不好,一百条都能说出来。贴标签更容易,但我觉得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有没有票房或者得没得奖。你可以去拍一个电影奔着得奖去,但我们就是想拍一个给观众看的。观众看了,好不好?我觉得挺好。不说我们是奔着票房去的,我们就是奔着给更多人看去的。

新京报:这部影片目前好像又陷入了票房口碑两极化的境地,你怎么看?

高晓松:我没听到两极分化,可能人家不跟我说实话,也可能不在我微博里说实话。可能全天下的人都在骗我,谢谢你让我清醒一下。

新京报:你觉得这部电影成功的点在哪儿?

高晓松:观众喜欢。

新京报:你认为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标准是什么?

高晓松:我认为它是一个体制问题,基本上如果完全听导演的就脱离了商业片,如果听制片人听监制的那就是商业片。我的第一部电影和第二部电影都是全听我,这部我既是编剧又是监制,而且其实我最后就是听了制片人的,放弃了我最开始的残酷青春那一稿。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一部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

新京报:片中加入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9·11、非典这种典型的社会事件,会有评论说感觉是在刻意地融入社会背景。你怎么看?

高晓松:电影本身就很刻意。给人往脸上化妆、打光,本身就很刻意。想拍这个时代的事那你不加入这个时代的元素吗?

新京报:还有人感觉剧情太过老套,没什么新意。

高晓松:一年要拍一千部电影,有多少部有新意?同桌的你,大家都有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要把这故事拍出来给大家看。难道我们为了有新意拍一个谁都没经历过的事?

这就是为了给更多观众看的一个电影,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大家一起为了观众制造的一个我们觉得还不错的产品。这部电影既不是导演的作品,也不是我的作品。我还留着我第一稿的作品,导演也有他的导演剪辑版。

周冬雨VS林更新这是一篇非常有敌意的采访

关于早恋

五分钟男友挺做作的

新京报:片中涉及早恋,甚至怀孕、堕胎。从女生的角度,你会觉得这样的男生不负责任吗?

周冬雨:也不是不负责任吧,因为他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他自己也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能再过两年,再成熟一点,就不是这样。要不负责任就不会带着女孩坐出租车去打胎。而且,在角色里其实一直是女孩拿着这男孩,每天就给五分钟做男朋友什么的,所以男孩其实还挺听这女孩的。所以也是这女孩说我去打胎,然后他就跟着去了。导演一直也跟我说,我在片中占领主导。

林更新:如果那个人是我,发生这种事,我一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坦白承认是肯定的,然后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医院吧,或者你把这女孩给娶了,但那时候林一他作为一个大学生也不现实。

新京报:剧中设计的周小栀只给林一5分钟做男朋友,因为多了你就不会珍惜,这样的桥段你们怎么理解?

周冬雨:我觉得挺做作的。可能是那个年龄的女孩独特的一种做作吧,也还挺可爱的。因为这个女孩她是单亲,很没安全感,她性格又很内向,所以可能她会使这一招。

新京报:所以你的心理年龄其实是要大于片中的周小栀?

周冬雨:我觉得一天五分钟啊之类的会很累。

新京报:林更新怎么看?

林更新:我觉得不是一件坏事。不管是最初的五分钟还是后面慢慢往上加,加到17分钟,或者19分钟,我觉得这都是一种考验。是特别心思缜密的一个女生。

周冬雨:我觉得不是心思缜密。我觉得就是还挺童真的。

新京报:你觉得这个真的可以制约住男生,让他们去懂得珍惜吗?

林更新:会吧。这就是热恋,和恋爱多少年之后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互相吐槽

他太极端,她太慢热

新京报:两位互相吐槽的话,彼此特别受不了彼此的一点是什么?

周冬雨:我想想啊。

林更新:她那会儿总说受不了我在片场总催她。

周冬雨:啊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我跟你说,我特别烦他一点是什么,我是女的嘛,得修修妆什么的,磨叽一会儿才能过去,况且又没人来喊。他是哪种人呢?特积极,没人叫他,你知道演员是要催场的嘛,就是专门的人员来告诉说比如灯光好了,什么都好了,你可以去演了,然后我们才过去,不然去了也白去,但是他呢就是没人催自己就过去了,坐旁边等着,蹲着,然后还要求我也得过去,我如果去晚了就说我,很刻薄,对我来说。他在做额外的要求,我觉得。

林更新:什么额外的要求啊?

周冬雨:特别无理的要求。

林更新:我就是觉得……

周冬雨:当然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不磨叽,但我觉得他有点太极端。

林更新:说我像催命一样(笑)。

周冬雨:就像催命一样。(停顿3秒)也好,热爱表演嘛。

新京报:换你吐槽了。

林更新:额……(周冬雨:关键去那等着也白等你知道吧,他还是要去等。)

林更新:其实我也没太多要吐槽她的(周冬雨:其实我也能忍受他那一点啊),可能是性格导致的,她有点慢热。我觉得这是特别不好的。虽然女孩是应该有一点矜持,但她实在太慢热了,有时候着急了我就……那是拍哪一场戏的时候(周冬雨:好了,就到这吧。),啊那不说了。

周冬雨:就是他对我没什么意见。

林更新:有有有,太多了,一条都说不完。

周冬雨:我对他也一点意见都没有,我挺荣幸能跟这么伟大一个演员合作。

林更新:这是一篇非常有敌意的采访(笑)。

关于电影

现实中砸玻璃都是轻的

新京报:你们分别更喜欢哪个结尾?一个想象的,一个现实的。

周冬雨:我就拍了一个结尾,我在这戏里是配角。

林更新:不是,你拍了两个。

周冬雨:哦。我喜欢不完整的那个,(林更新插话:不完美的。)就最后说那个“你还好吗”(说到这,周冬雨突然红了眼圈,声音微颤)。

林更新:我比较喜欢更现实的那个(周冬雨一旁继续:我就是觉得结尾特别好,发人深省),给观众一个落差吧。挺真实的。现实就是当初快乐、单纯、没有牵绊,但实际上人的成长,到社会上,就是很残酷。

新京报:你们都是悲剧结尾的支持者?

周冬雨:我觉得这个结尾可以引发大家对自己恋情的深省。

新京报:片中你把窗子直接就砸了,特别猛。

周冬雨:那是特效。

林更新:(笑)还特效,人家夸你两句儿,你还特效。

周冬雨:哦对对,把玻璃砸碎之后我胳膊疼了好几天呢。

新京报:真实的你也有这么猛的一面吗?

周冬雨:我觉得要是我的话砸玻璃都是轻的。

林更新:我觉得那是一种表现吧,(周冬雨打断)

周冬雨:那才不是一种表现,我觉得是这女孩……(林更新打断)

林更新:我说的是那种……(周冬雨打断)

周冬雨:哪种啊?

林更新:我觉得不是单纯的救我出来,因为那段这个林一和周小栀感情上出现问题了嘛。

周冬雨:不是。她很担心这个男孩,因为他被非典隔离了(林更新试图插话,被周冬雨高声阻止)你没有演,这是我演得好吧,我为啥去救你你知道吗?

林更新(被噎之后):别聊了,到此结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票房 片段 同桌的你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