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齐文化”大戏何时上演


来源:淄博文化产业网

东北二人转文化近几年蹿红大江南北,几乎成了东北文化产业改革的标杆和旗帜,黑土地上的剧场活了,演员腰包鼓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而作为齐鲁大地的山东,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资源的淄博,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何

东北二人转文化近几年蹿红大江南北,几乎成了东北文化产业改革的标杆和旗帜,黑土地上的剧场活了,演员腰包鼓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而作为齐鲁大地的山东,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资源的淄博,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何方?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齐文化”大戏或许可以拯救并不景气的淄博文化市场,淄博文化产业改革亟待破茧……

在东北的采访过程中,辽宁原省委副书记、辽宁省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曾担任过淄博市委书记的王怀远,除了对传统陶瓷等产业的关心,还给淄博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好的建议。

植根淄博地域文化找出路

“东北文化,特别是二人转演出市场的火爆能给淄博文化,特别是剧场文化发展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淄博市文化局副局长李玉福说,他看了本报探寻东北文化的系列报道,认为报道很全面,对东北文化采访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对淄博的文化市场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玉福表示,东北二人转的崛起和火爆,与名人效应关系非常密切。东北的二人转演出市场模式很好,它的商业运作模式很有借鉴意义,以赵本山为领军人物的二人转文化市场有一个产业链,影视、剧场、学校、剧团产业化策划运作能力特别强。“靠明星到淄博演出,确实对文化产业,特别是剧场演出市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般演员带不起人气,而名气大点的歌星或演员出场费又特别高,给剧场演出带来了较大的成本。”李玉福说,这种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淄博要寻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寻找根植于自己地域的文化。淄博市文化部门也在探索这些问题,进行调研调查。

引进外来演出团体不是不可以,但脱离了地域文化这个大背景,就很难得到认可和发展。对于这一点,李玉福深有感触,他说,外来演出团体在淄博发展有过失败的教训,2007年湖南长沙的一种剧院演出形式进入淄博,在淄博剧院进行过投资和尝试,演出形式确实不错,但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后来送票都没有人去看,一段时间后,这个外来的投资商只得赔钱走人,所以,他们的这种剧场演出形式在湖南会很火,却在淄博遇冷,这与一种文化的地域性限制和受众群体范围不无关系。

面对外省,特别是东北文化发展的优势和新模式,李玉福表示,淄博的文化产业要对外开放,积极引入外资,加大投入文化产业建设。而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健康向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市场,找到适合淄博市民口味的文化形式。“其实,淄博并不是一个守旧的城市,应该说接受新生事物还是很快的。淄博市民的消费水平没有问题,关键是怎样引导市民,让他们愿意掏钱,这才是发展淄博文化产业的动力所在。”

对于刘老根大舞台吸引各地旅游团游客看戏的商业运作,淄博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非常认可,要把文化当做产业来做,就必须去进行商业运作,淄博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五音戏、齐韶乐舞、聊斋俚曲等等都是淄博的文化财富,怎样包装好,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包装后的艺术更能吸引观众,不仅要让淄博人看,还要推出去,完全可以运作进入淄博旅游的团队,欣赏这些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艺术,让这些艺术成为淄博另外一个亮丽的文化景点。

打造“齐文化产业”需多点切入

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德征对淄博的文化产业改革之路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小沈阳的轰动和二人转文化的火爆并不是偶然的,且不说这种文化现象的高雅或低俗,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他们的运作模式等是值得淄博借鉴的。“我们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徐德征告诉记者,淄博最值得骄傲的当属具有悠久历史的齐文化,而齐文化较为宽泛,就需要小切入点来带动发展。例如五音戏文化、聊斋文化、商埠文化等等,通过某种艺术形式来带动齐文化发展。

徐德征认为,本山传媒通过拍电视剧,很容易地让老百姓接受了二人转文化,把曾经低迷的二人转搞火了,反过来再搞剧场文化“掘金”。这些对淄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淄博也要打造大剧目,去体现齐文化,加速齐文化快速深入人心,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去接受一种文化,从而带动淄博的旅游业、工艺美术业及演艺业等文化产业,让齐文化在国内亮起来。

徐德征认为,要借助几个切入点,用大剧本推介齐文化就很有影响力,目前,一个“东方大国”的剧本已经成形,目前有关部门单位正进行研究讨论,一旦通过,将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齐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这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去策划、运作,使之成为经典大戏。“刘老根大舞台就是一种互动的演艺文化。”淄博也需要搞互动旅游文化,比如在临淄建一处文化旅游大场所,在这个场地上,建起模仿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商贸、文化场景,在这里,人们可以身临其境,住客栈,看大戏,还可以加上很多具有淄博地域特点的文化项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看五音戏,听聊斋俚曲、赏齐韶乐舞等。而这些,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如何开发,如何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还要聘请有名务实的策划团队,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另外,推动齐文化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央视等媒体,通过《百家讲坛》等渠道,把齐文化灿烂篇章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齐文化等一系列文艺形式,从而把齐文化宣传这一炮打响。

淄博急需文艺创作人才

说起淄博的文艺创作人才,徐德征皱了皱眉头。而说起地方剧种内容和形式,他又皱了皱眉头。“我们淄博人值得骄傲的五音戏在全国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非常高雅,非常好看。”他说,不管是东北的二人转还是淄博的五音戏都来自于民间,更要回到民间,没有观众的艺术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而两者又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

他说,五音戏演员们经常下乡演出,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虽然唱腔优美,但目前看来,曲目较老,正在失去一些观众。现在看来,五音戏的表演内容要求变,帝王将相的东西太多,而反映、贴近老百姓的内容较少,这样就缺少了群众的共鸣。而东北的二人转和赵本山的小品就不同,用最直白的艺术形式博得最广泛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他特别强调,表演内容的改变并不是把戏曲中的文化和戏曲本身魅力所在的东西摒弃,而是寻求贴近百姓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更急需文艺创作人才。”他认为,淄博文艺创作方面的人才非常少,这也给发展地域文化,创新文艺形式带来了不利因素。而只有更好地对艺术进行理论性总结,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办学校或在大学里开设地方剧种、文化产业方面的学院、系,培养有文化理论实践功底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淄博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在抓人才、抓机制,这些与东北文化产业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淄博文化打造产业品牌

淄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也不乏很多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淄博市要突出品牌带动、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品牌,一是整合齐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以齐地人文、典故、景物、故事为内容的文化节庆、蹴鞠、旅游景点、工艺美术、戏曲等齐文化品牌链。二是打造区域性文化品牌,培育、塑造齐都城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商埠文化、渔洋文化、孟姜女、牛郎织女传说文化、五音戏文化等辐射力强的地域文化品牌。这些都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将带动文化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发展文化品牌,不能忘了发展文化产品产业品牌,从而给淄博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新的活力。” 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这样说,淄博有这么多文化品牌,通过宣传、发展这些品牌,去培养、打造“聊斋”、“蹴鞠”、“柳泉”、“大染坊”、“齐风韶韵”、“文姜”、“齐长城”、“旱码头”等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附加值高的产业型品牌,对提升淄博市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说大有裨益。

淄博可打造休闲文化城市

2月18日,记者在沈阳采访时专程拜访了淄博原市委书记,辽宁原省委副书记、辽宁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怀远。72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当谈到淄博文化产业发展时,他表示,二人转植根于东北的黑土地,但直接拿到淄博肯定是不行的,淄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淄博工作过30年,很有感情,我基本上是每年都回去看看!”王怀远说,淄博的环保工作比以前做得好多了,这个路子是对的。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焕发出更大的魅力。文化产业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文化形式,淄博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健身产业。因为一个城市进行招商引资,必然要吸引投资商、人才,靠什么留住他们,他认为要从文化、体育健身产业上下功夫。

休闲文化同样也是一种文化,淄博可以利用淄川、博山、沂源等一些自然风景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休闲、有群众基础的文化休闲体育场所。拉动内需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图晨报记者成建强张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文化 大戏 淄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