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为留住民族文化血脉 京族老者守望“喃字”


来源:新华网

“‘喃字’的意思是‘南国的文字’,是我们京族独有的文字。“2000年的时候,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救救京族字喃,留住京族文化》的文章,便产生了抢救濒于失传的‘喃字’的想法。

原标题:为留住民族文化血脉 京族老者守望“喃字”

新华网南宁2月14日专电(唐荣桂)“‘喃字’的意思是‘南国的文字’,是我们京族独有的文字。”一提到“喃字”,72岁的京族老者苏维芳就变得滔滔不绝。

京族“逐鱼而居”,是我国的海滨渔业少数民族。苏维芳家住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区——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澫尾、巫头和山心)上。

“喃字”是京族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记载着京族的历史文化,是传承京族文化的血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喃字”。

“2000年的时候,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救救京族字喃,留住京族文化》的文章,便产生了抢救濒于失传的‘喃字’的想法。”2002年退休后,苏维芳放弃了在城里颐养天年的舒适生活,偕老伴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专职从事“喃字”的整理工作。

通过对京族三岛的走访摸底,苏维芳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严重。“当时只有七位老人懂得‘喃字’,其中有的人已经年近90”,苏维芳不禁忧心忡忡:“如果再不行动,等到这些老人去世,那么京族口口相传的祭文、民间歌谣、传说将会失传。”

说干就干,苏维芳开始了艰辛的“喃字”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苏维芳利用两年时间,走遍了京族三岛的每个村庄,采访了数百位京族老人和民间歌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录音和笔记。为了搜集到更多可用的素材,他甚至到越南芒街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

走访结束后,苏维芳还要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和翻译需要经过四道工序:一是把采访的录音整理为‘喃字’,二是将‘喃字’一句一句地直译为汉语,三是修改文字的语法错误,四是将文字整理为对仗押韵的诗歌。”苏维芳说,2011年,为了尽早翻译完叙事史歌《金云翘传》,他天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最后晕倒在地不得不多次住院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年里,苏维芳出版了《京族喃字史歌集》《京族叙事歌集》等京族文化著作。现在,他正着手翻译收录了4000多首民歌、共40多万字的《京族民歌集》。

除了自己亲手整理“喃字”,苏维芳还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配合京族学校编写了“京族乡土教材”,并开设了“京族字喃京语”课程。“现在京族学校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都会学习基本的‘喃字’,‘喃字’的传承有希望了!”苏维芳充满自豪地说。

“‘喃字’是我们京族的血脉。”苏维芳深感身上责任之重。“在有生之年,我计划出版一本收录8000多‘喃字’的《京族字喃大字典》,我会尽全力留住京族的文化血脉,让京族文字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京族三岛 喃字 民族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