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海霞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以产品养作品


来源:中国经济网

要善于抽取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并对之进行创新再造,从而形成独具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它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符号,是我们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王海霞这样谈到。

原标题:王海霞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以产品养作品

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8日讯(记者魏金金)第十一届文博会召开期间,在由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贸易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就“如何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这一问题表示,我们要将两者统一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产品养作品,以商养文。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现场了解,当前我国民间艺人与专家对于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存在很大的认识差异。民间艺人普遍认为,坚持传统就意味着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何谈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的处境,专家则认为要保护好它的基因,如果在保护中破坏,那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王海霞表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首先认识到,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而文化创意产品则是量化的、针对市场的产品。如果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可以做到以商养文的。

如何在今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将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王海霞认为,首先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实现非遗题材和内容的改变,让创意改变生活,进而实现其艺术性与实用性功能的放大。其次要善于抽取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并对之进行创新再造,从而形成独具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同时,对于濒危材料的非遗文化项目,及时进行技艺的移植与保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设计创新对于非遗传承保护的意义,正是为了保护以致用,提升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它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符号,是我们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王海霞这样谈到。

此外,对于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设计软肋现象,王海霞认为,具有国际水准并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设计师群体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这一现实困境。“我们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工艺高超、历史悠久、品牌丰富,广大的市场空间和购买力,但我们的劣势却是设计理念落后,不善用传统的文化基因,不了解市场。当然,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王海霞 作品 传承保护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