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相声界,笑林的唱功最出色


来源:新京报

惊悉相声演员笑林去世,这一噩耗深深震动了笔者,身边不少70后、80后的相声爱好者和听众们也颇有同感。笑林在曲艺行当中原是学山东快书出身,自幼登台表演,后拜马季先生为师学习相声。

原标题:在相声界,笑林的唱功最出色

新京报插画/高俊夫

【一种怀念】

笑林能够红起来,很大一部分应当归功于他的老搭档李国盛先生。相声行当讲究“三分逗、七分捧”,以这句话来评价笑林和李国盛这一对忘年组合并不过分,正是后者对于笑林擅唱这一特点给予支持,这对搭档获得了最大的施展空间。

在笑林先生去世消息传出后,知乎上一名网友发起“如何评价相声演员笑林的艺术生涯”的提问。十几名网友加入了这一话题的讨论,大家意见不一,只在一点上参与者们达成了共识:在相声界,笑林的唱功确实是最出色的,没有之一。

传统相声艺人讲究四门看家本事:说、学、逗、唱。其中“说”和“逗”无须做过多解释,唯独在“学”和“唱”这两门功课上,长期以来外界一直存在严重误解。根据相声界自己所掌握的解释权,所谓“唱”,单指相声门户中的本工,即太平歌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和数来宝(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除此之外,其他戏剧、鼓曲、弹词、歌舞等都应划归为“学”一门。这反映出相声艺术早期发轫于街头撂地时,对其他艺术行当的敬畏,以及对本门艺术持有的严谨态度。

近十年来随着德云社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郭德纲为“传统相声新传承人”。而他一直以来颇为不齿的“不会唱太平歌词”、“缺一门”现象,也成为众多相声迷衡量一名演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相声表演艺术家”笑林毫无疑问要在多门课程上挂科。几乎没有人在任何场合见过笑林表演太平歌词,不仅于此,他甚至还有意去回避触碰那些传统相声的题目,连“说”和“逗”也一并简化掉,坚持以自己独特的鼻音去“歌颂”相声。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流行音乐开始在大陆风靡,学唱流行歌曲渐渐成为相声演员与观众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杨振华首先将吉他抱上舞台,曾因《洛桑学艺》被观众熟知的博林,与姜昆弟子陆鸣则更热衷于在相声表演中展示手风琴演奏方面的艺术造诣。即便在马季亲授的众多弟子中,擅长演唱流行歌曲的卡拉OK高手也比比皆是:姜昆、刘伟、冯巩、尹卓林等都称得上麦霸级唱将,但像笑林这样把“学唱”当做主业,还是绝无仅有的。有网友汇总出笑林生前的一些代表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以歌、曲、唱等为题,可见他并不介意做一名唱流行歌曲的相声演员,甚至还刻意地将自己的表演风格朝着这一方向调整。

你也可以说是笑林赋予了相声以新的灵魂,开创了歌曲相声的一代先河,正如姜昆的互联网相声、冯巩的泛相声、贾玲的酷口相声一样。相声行当的开山祖师“穷不怕”朱绍文先生恐怕不会想到,原本简单的语言艺术经过晚辈们的不辍耕耘已衍生出如此复杂的门类。电视曾催生了相声的蓬勃发展,但也迅速宣布了新生态相声们的死讯。

1985年,吉林省曲协携手吉林广播电台组织了一次名为“全国十大笑星”的选拔活动。和现如今被各种跨界相声表演艺术家所把持的相声小品大赛不同,那一年的“十大笑星”是由听众一人一票投出来的。活动持续了一个月,一共有全国44位相声演员在电视上演出,最终的票选结果也基本符合民意,马季、姜昆、李文华,随后是侯跃(耀)文、赵炎、师胜杰、郝爱民、常宝华、石富宽、高英培。

这是中国相声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尽管受主办单位覆盖地域所限,其结果难免北重南轻,但时至今日,无论曲艺界内部还是人数更为广大的爱好者群体,对于当年的票选结果都鲜有异议。这份榜单从侧面印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叶的相声界生态——在电视相声最繁荣的阶段,笑林只是一名梯队选手,还没有机会进入TOP 10的大名单。

笑林能够红起来,很大一部分应当归功于他的老搭档李国盛先生。相声行当讲究“三分逗、七分捧”,以这句话来评价笑林和李国盛这一对忘年组合并不过分,正是后者对于分寸的细腻掌握,才使得他们的表演经得起考验。对于笑林擅唱这一特点,李国盛也一直给予支持,并以宽厚长者的气度给予了搭档最大的施展空间。

唯一的遗憾是,李国盛终究不是李宗盛。他在相声舞台上尽力扶助自己的晚辈,但他仍然无力让笑林只凭借几首主打歌便誉满天下。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醋溜儿(媒体人)

【涨知识】

笑林在春晚是怎么红的?

惊悉相声演员笑林去世,这一噩耗深深震动了笔者,身边不少70后、80后的相声爱好者和听众们也颇有同感。笑林是我们懂事时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相声演员,尽管早已淡出表演,偶在相声大赛的评委席和主持的电视节目上看见他,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形象,没想到竟然撒手人寰。

笑林在曲艺行当中原是学山东快书出身,自幼登台表演,后拜马季先生为师学习相声。笑林不姓笑,本名赵学林,后改名赵小林。从艺进京之后因与相声演员、创作者赵小林(又称“面儿赵”,青年演员王玥波的老师)重名而改用艺名“笑林”。1987年,笑林、李国盛在春晚搭档表演了一段《学播音》,此后便以“笑林广播电台”为观众所熟知。

作为马季先生高足,笑林的相声艺术与同期的演员一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又不乏个人风格:

一是以说新唱新为主。尽管赖以成名《学播音》创意脱胎于《学电台》,但在包袱的选取上却贴合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电视剧《阿信的故事》正在国内热播,节目便以模仿著名播音员林如在电视剧中的旁白做底,获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二是注重扬长避短。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笑林以学和唱两门见长,嗓音洪亮宽厚,特别适合演出“歌柳”(以学唱和改编歪唱歌曲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以至于他在春晚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不是相声,而是在歌曲联唱里演唱《我的中国心》(1986年,当年联唱之后还与李国盛表演相声《怪声独唱》)。说笑林是同时代相声演员里学唱歌曲最佳,几无异议。所以笑林在节目中经常是张嘴就唱,歌声未了就能获得观众的满堂彩。

出色的唱功,结合他在节目中塑造的小聪明又好夸夸其谈的人物形象,再佐以李国盛憨厚稳重偶露顽皮的捧哏,使他们的节目流传广泛,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而这两大特点也使他们成为对节奏热烈欢快有着强烈需求的晚会的常客。当年的春晚,选用新人尚可挑选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但还没被公众所熟知的演员,比如笑林、李国盛在1986年首登春晚前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全国文艺汇演的奖项。新演员和新形式往往能碰撞出创意的火花,由此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相声作品。

以笑林的成名作《学播音》为例:这是一段典型的晚会相声,时长略多于十分钟,内容与当时春晚茶话会式的氛围紧密契合,加入来宾互动,为了演出效果甚至还使用电视技术来弥补表演的不足——模仿知名播音员方明、夏青朗诵的声音都是播放录音的同时对口型,虽然今天听来略显粗糙,放在时代背景下看却不乏新意。

今日论者常认为以舞台为首的电视相声、晚会相声将这个行当引入了上世纪末的危机,但把那时登上春晚的段子单拿出来看,绝大多数至今都堪称杰作。时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主题突出、应时应景、贴近生活的方言小品开始与相声展开强有力的正面竞争,使观众发笑不再只是相声的专利。与此同时,晚会相声从创意到技巧也开始大幅滑坡,选演员时“借蔓儿”的色彩越发浓重:依赖老面孔,寄希望于“人保活”(名演员表演的节目)。

近几年晚会开门邀请已经在茶馆、剧场,特别是网上被观众认可过的新生代演员加入。这些演员虽颇具实力,但往往要带着众望所归的心态,表演一个与晚会主题和进程联系不紧密的节目。同时,新生代演员还要考虑背后的市场,只要不砸锅,演出合约自然会如雪片般飞来。几方合力,导致新演员也不得不走老路,创意欠奉、无功无过。

笑林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是2001年,那一年的相声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或许他自己心知,属于他和他表演的那种特定类型的相声已经式微,离开舞台未尝不是保留对过去那段全盛时期敬意的方式。如今笑林离世,又让我们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春晚相声星光熠熠的黄金时代。

□靳海舟(曲艺爱好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笑林 太平歌词 1986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