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奎75岁学新戏
2014年12月08日 11:30
来源:京华时报
魏春荣在剧中扮演春香。侯少奎和魏春荣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两位顶梁柱,在这次大师版《牡丹亭》中却演了两个小角色,判官和春香。散发经典魅力的大师版《牡丹亭》,代表了当今昆曲观众的艺术审美趣味,说明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在民间。
原标题:侯少奎魏春荣《牡丹亭》中甘当小角色
侯少奎在剧中扮演判官。
魏春荣在剧中扮演春香。田超供图
年关将近,热门演出不少。为何一场被视为小众艺术的昆曲开票两小时就卖完了?谈到这场汇聚了张继青、华文漪、蔡正仁、侯少奎等人的大师版昆曲《牡丹亭》,戏曲理论家傅谨认为,这是大家意识到了戏曲演出中表演艺术的价值。12月5日,京华时报记者专访了大师版中的两个“小角色”——侯少奎、魏春荣,聊聊他们的心里话。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演员谈戏
魏春荣多次请辞“春香”
侯少奎和魏春荣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两位顶梁柱,在这次大师版《牡丹亭》中却演了两个小角色,判官和春香。性格爽朗的魏春荣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一脸直率地说:“这个戏里的春香,一开始我是真不想演,也推辞过好多次。”
这些年,魏春荣单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演了100多场,是不是嫌角色太小了?魏春荣说:“不是,首先是因为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演过春香了。”
正说着,魏春荣从手机里翻出一张14岁时出演春香的照片。她坐科时最初学的是花旦,但之后转学了闺门旦,20多年在舞台上也一直出演闺门旦。“虽然同属于旦角,但闺门旦是大家闺秀,要求演员在台上要含蓄,春香属于花旦,在台上更俏皮可爱一些,完全是两种状态,我自己演了20多年闺门旦,真怕这次演不好。”
魏春荣说,不想演春香还有一个原因是院里有合适的人演,“我一演好像是抢了人家的饭碗,这样很不好。”最终让魏春荣接下这个角色,源自北昆副院长曹颖的一番劝说。魏春荣说:“曹院跟我说这次北昆是东道主,台上不能没有能撑起来的。如果不是蔡瑶铣、洪雪飞几位当家旦角去世了,在台上怎么会没有北昆的杜丽娘?”魏春荣被曹副院长的这句话感动,她笑着说:“观众说我眼睛大,这次在台上演春香,我可以使劲儿睁开大眼睛了。”
侯少奎75岁学新戏《冥判》
今年75岁的侯少奎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是昆曲大师侯永奎,侯少奎深得父亲真传,在舞台上塑造了关羽、林冲、武松等经典角色。这次在大师版《牡丹亭》中出演“判官”,侯少奎是新学的戏。怎么学的?他乐着说:“我是跟72岁的王德林学的这场戏,白天剧院里有排练,我们俩老头儿只能晚上排戏。”
侯少奎透露,他虽然从未出演过这出《冥判》,却对判官戏并不陌生,年轻时就曾演出《钟馗嫁妹》,这次出演判官有一个亮点是在脸谱上。“《牡丹亭》里的判官一般是勾红脸,我勾的是绿脸,这可不是胡来,是很早之前我父亲告诉我的。”
75岁学新戏,侯少奎先从背词开始,“我原来没演过,先得把词背熟了。这些天,连我外孙女都学会了,一张口就是花脸味儿,没想到一个小女孩在家熏陶的第一出戏不是旦角,是花脸。”说着,侯少奎笑了起来,丝毫看不出身上血管有多处支架。对于这次的票房火爆,他说:“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些人演一次少一次了,观众也看一次少一次了,一定要演好。”
□专家解读
大师版《牡丹亭》为何这么火?
昆曲《牡丹亭》演了400年,近些年也有青春版、厅堂版、皇家粮仓版等各个版本上演,当大师版来临时为何还会如此轰动?在戏曲理论家傅谨看来,这种“火”是观众意识到了戏曲演出中表演艺术的价值。“优秀艺术家是不可多得的,我记得几年前就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对于剧场演出来说,每一个人演都不一样,不同的演员演起来水平相差太大了。经典剧目高水平的演出,是值得我们去追捧的。”
傅谨认为,这场演出汇聚了“昆大班”硕果仅存的一批昆曲大师,他们的演出当然值得期待。“看戏不仅仅是看故事,还得看谁来演?这跟电影不一样,戏曲观众对演什么知道以后,就会更关注怎么演、谁来演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剧场的魅力。”
这同时也反映出传统艺术中“经典永恒”的魅力。傅谨说:“我今天开一个会还有人在说,戏曲要不断有新剧目才会有观众。我就说,从30年来的经验看,经典保留剧目仍然是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剧目。”
□记者观察
传统艺术生命力在民间
1956年4月17日,国风苏剧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了昆曲《十五贯》,周传瑛、王传淞等一批昆曲艺术家上阵,在北京连演四十六场,观众高达七万人次,并且得到周恩来与毛泽东的赞赏。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
当昆曲被“救活”以后,随即面临如何向前走的问题。昆曲《十五贯》红遍全国,除了艺术家和剧目本身的魅力外,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获得了自上而下的认可和赞许。近几十年来,600年历史的昆曲一步步被大众接受,靠的还是《牡丹亭》《长生殿》《铁冠图》这样的艺术经典。
也有专家曾经发出《昆曲兴于<十五贯>亡于<牡丹亭>》的感叹,直指花样百出的《牡丹亭》不是昆曲的全部,这样弄会毁了昆曲。纵然这次汇演的《牡丹亭》版本繁多,但购票看戏的观众依然独具慧眼。散发经典魅力的大师版《牡丹亭》,代表了当今昆曲观众的艺术审美趣味,说明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在民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