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兆华的调度拯救了演出


来源:京华时报

《公民》开场,大幕拉开得极慢,就像大师焦菊隐在《蔡文姬》结尾合幕时的速度,是个大戏的派头。依照我臆测,林兆华对孟冰老师的原剧本做了不少删削,如今流水账的呈现是删出来的。

原标题:林兆华的调度拯救了演出

《公民》开场,大幕拉开得极慢,就像大师焦菊隐在《蔡文姬》结尾合幕时的速度,是个大戏的派头。

幕开是监狱的内墙,这一场景延续到剧终,包括溥仪晚年参观故宫时,黑白的天安门旧照被投影在狱墙上,城楼下面铁窗赫然在目,是有意向的。我曾观摩英国剧院在百老汇演出的描写苏格兰血腥玛丽女王夺位失败被处决的一段故事,也是在这样的监狱景内,肃杀、凌厉,与朝代更迭的失败者命运相照。戏前听到了一些剧透,据说情节偏重在了末代皇帝和他的五个女人的故事上,走进剧场,我想看看怎么演,而不是演什么。

抱着这样的预期,我看到了迎着侧光穿台的婉容、上着韵喊更的内侍、登基大典上三拜九叩的群众演员、站在后墙根儿甩风凉话的旧臣、痛说革命家史的村长捧哏一般的松弛、喝茶闲坐大半场的男主角……这些都是最典型的林兆华场景,简洁,干脆,有质感。如果问我是什么拯救了这台演出,我说是大导的调度。包括调动演员面对观众说台词,再扭头跟对手对话,不要伪现实主义的做作反应,不要挤眉弄眼以掩饰自信心不足。话说回来,这要求只能林兆华提,别人也支使不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脚老太太踮着脚后跟穿台磕头的场景,这个漫长调度把戏的节奏都打乱了,可也真大胆!就像这出戏的标题,在我看来,也是讽刺的。

大导的戏没人缘儿,尤其没有大众缘儿。他是不放感情进戏,不放感情予人物的。他也不爱煽情,不让男主最终退场的时候起大范儿,因为那些都不高级。这样的戏,在观众评价方面自然是吃亏的,但坚持总得付出代价。

依照我臆测,林兆华对孟冰老师的原剧本做了不少删削,如今流水账的呈现是删出来的。大导是从来不改戏的,他只管删,删它个云山雾绕,空间就有了。是好是不好呢?见仁见智了。现在的《公民》挺能叫人琢磨一阵。其中有些场景,如毛主席赐名、选人民代表投票磕头、痛说革命家史还有登基大典……它们在流水化的溥仪私生活叙事里跳脱了出来,营造出一个时代氛围来。所谓公民养成,不该只是一个人的自新,该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背景比这么一个典型人物来得重要。由此,在我看来,《公民》的传记切入角度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实写封建帝王的重生、公民意识的启蒙,比这些一人一事的生拔要强多了。不左不右,不武断、幼稚,不歌功颂德,还是不错的。

(任十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公民 林兆华 演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