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斋俚曲 春天里的传唱


来源:淄博文化产业网

聊斋俚曲被称为“中国明清时代民间音乐的活化石”,是蒲松龄先生运用淄川一带的方言土语和民歌俗曲创作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说唱艺术,是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相提并论的俗文化代表。2006年5月,聊斋俚曲的曲

聊斋俚曲被称为“中国明清时代民间音乐的活化石”,是蒲松龄先生运用淄川一带的方言土语和民歌俗曲创作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说唱艺术,是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相提并论的俗文化代表。2006年5月,聊斋俚曲的曲牌音乐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多数人只知《聊斋志异》是名著,却不知聊斋俚曲是何物。

清明时节,淄川留仙湖畔,阳光洒脱,柳叶飘黄,普照寺里香火袅袅。

与普照寺一墙之隔的淄川老干部活动中心礼堂里,琴弦声乍起,简陋的木板台上,聊斋俚曲艺术团的演员正在排演《渔翁与城隍》。76岁的李维臣、陈倩老先生,国家一级演员刘爱琴都在专注的看着排演。演出间隙,他们与弟子不断交流切磋,一招一式之间看得出对艺术要求的严谨和细致。

聊斋俚曲艺术团团长,74岁的王世忠老人是艺术团的创始人,他这样评述他们的团体:俚曲曾一度面临传承之忧,作为原生态的淄博宝贝,如果没有得力的抢救、扶持,就会渐渐湮没在乡间。所以,要有载体。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在2008年7月19日成立后,积极创编、排演聊斋俚曲戏、演唱曲牌音乐,新剧不断搬上舞台,这一古老的剧种重新发出了茁壮新枝。

聊斋俚曲艺术团是志愿从事聊斋俚曲创作、演唱、传承活动的群众文艺团体,是全省惟一的民间艺术剧团,现已发展到40多人。义务传承聊斋俚曲,抢救、保护、传承聊斋俚曲是这个团队的宗旨。

说来也是坎坷,不单是聊斋俚曲的命运,也有许多人为它的前景焦虑和忙碌,更有它改进优化的迫切需要。

濒临失传

陈倩,是聊斋俚曲研究的专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聊斋俚曲的发掘整理工作,是聊斋俚曲传承和发展的直接见证人和当事人。虽然体弱多病,陈倩每个周末都会搭车来到淄川,他是艺术团的顾问、作词和编剧。

“聊斋俚曲靠的是口口相传,三百年来,主要靠蒲氏族人和民间艺人世代传唱得以存续。从上个世纪50年代,牟仁钧先生、王川昆先生多次到蒲家庄记录,整理,仅仅搜集到12个曲牌的19首乐曲,这些都是中国明清民间音乐的奇葩。”陈倩告诉记者,“就像我们采集的曲牌名《耍孩儿》,文本《五十多,抱娃娃》,是60多岁的蒲先伦唱,我们用录音机录制下来的。他不懂曲谱,就是跟着爷爷学的,内容风趣幽默,还有悲愤,唱的很有特点。但前年我和杨道坤先生采访《孟姜女》,一个村一个村的找,会唱俚曲的几乎不存在了”。

保护传承已经迫在眉睫,会说唱聊斋俚曲越来越少,能评述研究的人年事已高。它的价值就此消亡吗?当听说淄川区的老领导王世忠为活跃淄川文化生活,成立老年戏曲音乐协会,并要筹建吕剧团的消息,两位70多岁的老人杨道坤和陈倩找到70多岁的王世忠。在这之前,王世忠就没有听说过聊斋俚曲,但看到他们带来的新编戏曲,听到聊斋俚曲的背景文化,他非常兴奋,咱淄博的家乡戏曲不能丢啊!自此,王世忠与聊斋俚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幸运再生

在王世忠的推动下,聊斋俚曲研讨会召开。十多位专家、学者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他们还将迄今搜集到的已濒临失传的十二个曲牌、十九首乐曲整理、编辑成《聊斋俚曲音乐集》,印刷1200册,义务发给区文化部门、乡镇文化站及各群众文艺活动站点等,供大家学习、传唱。接着,又成功举办了“鲁泰杯”淄博首届聊斋俚曲艺术节。

要想实现保护、传承聊斋俚曲的心愿,带头人必须精通聊斋俚曲以身示范,为此王世忠不管白天、夜晚,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研读蒲翁遗著上。一副散了架的老花镜陪伴着他累得散了架的身子,通读了《蒲松龄全集》、《聊斋志异》、《聊斋俚曲集》等著述。他不仅卷不释手,还曲不离口,经常老声老气地哼唱俚曲曲牌,并倡导戏曲、音乐协会每个人必须学会3-5首聊斋俚曲唱段。如今,他已经由一个地地道道的聊斋俚曲“门外汉”,变成了知音知律的蒲氏文化“内行人”。

2009年5月,聊斋俚曲艺术团排演的《求骂》被省剧协推荐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评选,并于2009年9月15日,赴博兴参加了“中国滨州·博兴第六届国际小戏节”,经组委会专家审看评议,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评为“最佳剧目推荐奖”。

“聊斋俚曲戏”经山东省戏剧家协会认定,正式成为我国的新剧种。去年8月,聊斋俚曲戏《求骂》又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成为全省唯一的民间业余剧团获奖作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世间万般事物转瞬即逝,当速食文化淹没世界,还有这样动听的曲子,还有这么可爱可敬的人在传诵这不一样的地方文化。真的要双手合十,为他们祝愿,祝愿聊斋俚曲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祝愿它生生不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聊斋 传唱 文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