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美食”没那么简单——走进《舌尖2》幕后


来源:中国文化报

该集导演陈磊告诉记者,去年4月开始这一集的拍摄,最早去的是上海,拍摄“本帮菜”的故事。陈磊说,陕北挂面虽然最终呈现的只有5分钟,但他们整整拍摄了3天,主人公张世新把做面的24小时全流程完整重复了3次。”  就在播出前不久,陕北挂面的主人公张世新得了重病,已经卧床几个月。

陕北挂面师傅张世新一家

本报记者钱力

4月中旬开始,每逢周五晚上,无数观众把目光聚焦于同一部纪录片,那便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称《舌尖2》)。在首集《脚步》赢得收视率高达1.57%的开门红之后,4月25日,《舌尖2》继续播出第二集《心传》,赚足了观众的口水与泪水。

日前,记者采访了《舌尖2》的主创团队,揭秘该片幕后的故事。

要拍“妈妈做的那些菜”

与第一季相比,《舌尖2》最明显的不同莫过于首创了国内纪录片“周播”模式,而且选择周五晚间黄金时段与众多综艺娱乐节目同时登台,足以见其底气。

“周播”可以使得话题持续发酵,但前提是节目要足够吸引人。这一次,在总导演陈晓卿的坐镇指挥下,几位分集导演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风格,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本身对纪录片也有各自的追求。比方说丁正,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他做的那集直视社会现实的地方很多。我鼓励他们保留个人的风格,这也形成了《舌尖2》的特色。”陈晓卿告诉记者。

2013年1月15日,全部分集导演来到北京,“舌尖2班”正式建组。陈晓卿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确,在前一部已经风靡全国并且香飘国际时,观众对于新一季的期待会更高,审视的眼光也会更加挑剔。给大家布置任务时,陈晓卿首先说了入选的条件:“只拍50元以下的食物。”他告诉大家,不要拍名菜,不要拍大菜,要去拍“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那些菜”。不仅如此,就连拍摄时所选的交通工具也有规定,“必须是公共交通工具,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了解当地百姓的故事。” 陈晓卿强调,新一季的《舌尖》,除了讲美食,还要突出讲故事,“最私人的饮食好恶只有最亲近的人知晓。《舌尖2》要做的,就是走近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捕捉他们最亲近的瞬间。”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那拥有几千个味蕾的舌头将我们瞬间区分开来,来自故土的味觉记忆成为我们的基因密码。我们最希望的是,观众看完《舌尖2》后有强烈的冲动,要回家给亲人做一顿家常饭,离开的时候带一样家乡的美食上路,跟母亲学一道菜,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以及每一个美好的生活细节。”分集导演邓洁的一番话,说出了主创团队的心声。

四天四个机位拍摄爬树采蜂蜜

《舌尖2》开篇, 西藏小伙为了采到野生蜂蜜,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大树,一步一险,让人揪心。熟悉的配乐、一贯风格的解说词,让观众备感亲切。《脚步》思考了在时代巨变下,大机器文明对农民传统劳作方式的冲击,描绘了一批对于古老文明的最后的坚守者。

“获取美食的路途充满坎坷,在路上的家乡味弥足珍贵。”分集导演李勇告诉记者,这一集最初的名字是《在路上》,主要想表现路菜(供旅途中食用的菜)和乡愁。“在做了20多稿的文案后,我们开始明确,不仅仅要表现人在他乡吃的食物,还要表现人想要获取食材,需要通过艰苦的跋涉,付出很多劳动和汗水。” 李勇团队进而将其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迁徙的脚步,二是食物在不断地流变。“比如山东煎饼,在从一个地方流传到另一个地方时,会有不同的形态。食物的变迁离不开人的脚步,而人是命运的流转,这是我们希望呈现出的逻辑。”他说。

在确立了该集的8个故事,以及支撑这些故事的美食之后,摄制组就去各地进行调研,持续3个月之久,上山、下田、爬树、出海,要寻找一些群体很困难,“比如寻找西藏采蜜的人物,我们花了20多天,拍摄花了4天的时间。爬树过程,因为我们不能去干扰他太多,为了一次拍摄成功,我们在拍摄之前就做了很多试验,摄影时一共4个机位:下面一个,旁边树上一个,爬的树上有一个,树杈上还有一个,尽量抓拍,非常耗费体力。”李勇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遭遇一些沟通的不畅,“比如去拍摄养蜂人老谭和妻子的时候,最初他们不相信我们是央视纪录频道的,不配合拍摄。我们就一直很耐心地跟他们交流。时间久了,他们自己也憋不住了,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了。”能够让拍摄对象展露出最真实的一面,李勇很是欣慰。

当然,关于《脚步》,不少细心的观众还把它与BBC的《人类星球》比照,并指出,《脚步》在拍摄角度、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抄袭痕迹。对此,陈晓卿指出,纪录片的拍摄手段一共就那么几种,主要要看谁能在拍摄的内容中融入自己的特色。相比较而言,他更看重拍摄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如果人家没有爬树采蜜的传统,你要求人家爬;人家本来打算在四川附近放蜜蜂,你觉得拍出来效果不好,非得要求人家去甘肃,这才不行。”

刀光剑影中的《心传》

如果说《脚步》是一部公路电影,那么《心传》则是不折不扣的武侠片。极致刀工如同高深武术,蓑衣刀法、整鱼脱骨,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一粒油菜籽闯荡江湖,脱粒、去壳、磨碾、上榨……这一幕幕,在分集《心传》中闪亮登场。

该集导演陈磊告诉记者,去年4月开始这一集的拍摄,最早去的是上海,拍摄“本帮菜”的故事。他在影像上动了很多脑筋,诸如李伯荣“本帮菜”的出场,设计出几世同堂那种热闹喧嚣的场景;诸如门外的描绘,以及其他相关画面,都有意处理得色调灰暗,突出闯荡上海滩的感觉。而由此作为试验与起点,在下面几段故事的拍摄中,陈磊更加有意识地增加了武侠片的元素,“不少段落剪辑速度快,动作性很强。剪辑完成之后,我们就会把片子交给作曲阿鲲。”让陈磊印象最深的是阿鲲专门创作的一段武侠音乐“功夫厨房”,与各种镜头很好地融合起来,振奋人心。

这一集由于要有很多展现刀工的画面,也给拍摄增加了不少难度。陈磊说,陕北挂面虽然最终呈现的只有5分钟,但他们整整拍摄了3天,主人公张世新把做面的24小时全流程完整重复了3次。“一般醒面时间都在午夜,这也是搓条盘面工序的开始,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深夜拍摄。对展示厨艺的人来说,配合我们拍这部片子也很费体力,因为每做一组动作,我们都需要让他换不同的角度拍很多次。”陈磊说。

“我所拍摄的这一个个厨师,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们精湛的技艺,而是他们在美食背后的某些传承。”陈磊说。陈磊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从小耳濡目染,他希望用自己的职业来描绘父亲这一类人,“厨师是很辛苦的一份职业,但同时厨师也给大家带来各种美味的享受,我特别喜欢他们做菜时候的那种用心、专注,特意在镜头里捕捉了很多,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很值得尊敬的。”

就在播出前不久,陕北挂面的主人公张世新得了重病,已经卧床几个月。“这一集播出当晚,全村做挂面的农民都聚在张家一起观看。”陈磊告诉记者,当看到电视里的自己说那句“明天天好,可以做挂面了”时,围着被子坐在电视机前的张爷爷动了一下身子,又说了句:“明天还可以做挂面,天好着呢。”老伴儿薛奶奶说:“只希望电视上演过以后,能有更多人来买我们的挂面,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脚步 美食 心传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