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只放炮不做事?


来源:新京报

10月6日,任志强被三个年轻人“绑架”了。任志强:很多企业家做公益,根本不指望减税免税,要是指望减税免税,就做不了公益。任志强:我们应挖掘有共同社会普遍信仰的东西,如孔子、孟子、庄子等先人留下的上千年的智慧,等等。

原标题:我只放炮不做事?眼见为实

身穿军服的任志强在穿越贺兰山的途中。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摄

10月6日,任志强被三个年轻人“绑架”了。“被绑”源于自愿,9月底,任志强发微博,称要参加阿拉善SEE组织的“穿越贺兰山”公益活动,“我还有三个席位,每席1万元起拍,所得用于在阿拉善种梭梭。”三个年轻人斥资26万接招——他要陪三个小伙子,乘一辆车,穿越贺兰山,聊商业以及公益。面对新京报记者,不足半个小时,看三个小伙子在旁等得焦急,他眉头一皱,“做企业家可以下命令,做公益内心得柔软……上路。”

谈经验

企业家更适合做公益

新京报:采访你之前,我告诉身边朋友,我说要采访任志强,有朋友调侃,“采访他干啥,任大炮只放炮不做事”。你怎么看这样的调侃?

任志强:这些人最好是到现场来看看我在做什么,做不做公益,通过媒体传播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你到山里头来,到现场来,到我们阿拉善治沙、节水环保实验区来,你就知道我是不是只放炮不做事了。

新京报:作为企业家,你所参与的公益项目与非企业家相比,有什么优势?

任志强:企业家更适合做公益。

企业家有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募款能力,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公益项目运作也显得规范理性,比如,阿拉善公益机构中,企业家会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等民主规则来规范管理,形成规约。

多年公益实践发现,凡是有企业家管理的公益机构,其治理结构要比一般的非企业家(如媒体记者、草根爱心人士)组织的公益机构治理情况要好。

新京报:好在哪里?

任志强:比如说,阿拉善公益机构的治理结构,到现在没有人挑得出毛病。我们是以民主科学的方法一票一票选举的。

再比如红十字会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部门给他们的工作,既然是工作,他们就要靠这个职业来吃饭。但企业家不是,企业家做公益项目是一种信仰,靠着这种信仰,才能心甘情愿地投入公益领域。

企业家做公益,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新京报:你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任志强:第一,企业家要做的是创造社会财富;第二,应遵纪守法,不能因为创造财富的同时污染了环境,虐待了工人;第三,你遵纪守法,创造财富的同时,将精力和资本转移到弥补社会运行不足方面来,这会体现在公益之中。

鸣不平

潘石屹哈佛助学无法免税

新京报:目前我国企业家做公益情况如何?

任志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做公益。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企业家也逐渐关注公益的不同领域,如张朝阳,潘石屹等等,都有公益专项。

另外,企业家做公益的圈子越来越具有开放性,不是如微信圈那样一个小圈子,愿意做公益的人都可以投入进来。

新京报:企业家做公益会不会动机不纯?

任志强:几十年来,最初是有的,比如开音乐会,企业家要冠名权。举着一个广告牌子做广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专注于自己所选择的公益项目,并投入进去。

新京报:我国的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家相比,做公益方面有什么不同?

任志强:国外的企业家,如美国,你做公益了,政府会给你政策优惠;你参加公益项目,你做了什么贡献,付出了多少劳动时间,都会有公益记录。这些公益时间累计在一起还可以抵消刑法,比如你不小心触犯了法律,需要半年有期徒刑,你展示自己做了多少时间的义工,这个刑罚可能就没了。

国外有很多东西与公益挂钩。如免税。我国政府部门给了一些特批的基金免税,多数无法免税,比如潘石屹捐赠哈佛大学的助学金,就无法实现免税。在美国,美国的企业家不管捐赠中国或其他地方,都免税。

新京报:免税是否导致公益资源滥用?

任志强:很多企业家做公益,根本不指望减税免税,要是指望减税免税,就做不了公益。但如果如国外那样普及减税免税,这会让公益范围扩大,企业家本来可以做10件事,因为减免税可以做100件事儿。这多好。

侃雷锋

应用孔孟智慧丰富公益精神

新京报:你认为我国的公益环境如何?

任志强:我认为应该是初级阶段。早在几十年前,中国没有NGO组织。

新京报:但是有雷锋。

任志强:我觉得应该是把雷锋“打倒”。

新京报:为什么要“打倒”雷锋?

任志强:“打倒”这个词可能用得不太好。靠个人这种小恩小惠,没有办法解决社会道德的关键问题。

在我看来,社会公益应该是具有公众属性的,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更需要靠社会力量和社会风气来完成,如果雷锋精神变成一个人的精神,这不是一个社会全面的东西。我不是说雷锋精神是错的,我是期望要把它变成社会公益,而不是挂靠某一个人头上,成为一种精神。

新京报:你有什么建议?

任志强:我们应挖掘有共同社会普遍信仰的东西,如孔子、孟子、庄子等先人留下的上千年的智慧,等等。我们应该用他们的智慧来丰富我们的公益精神。

讲遭遇

天天被骂也要坚持做公益

新京报:你真正投入公益领域是什么时间?

任志强:我1988年就开始做公益,那时大家都期望做一些事情,有人说想做改革研究,于是投入了几千万,并成立了改革研究会,我是研究会的副理事长。

20多年来,公益方面,我扮演不同的角色,募款,找资源,搭建公益项目平台,培育公益机构等等,每个角色我都很开心。

目前,我超过一半时间都在做公益。

新京报:公益是否需具有“人人做公益”的属性?

任志强:人人做公益是不对的,每个人没有义务去做公益。一个家庭有一个成员做公益已经行了,没有必要全民公益。公民没这个义务。

新京报:如何看待陈光标高调做公益?

任志强:他做的不是公益,他做的是广告。企业家应该有更好的方法去做公益,我不反对他的这种方法,但我也不支持和不提倡这样做公益。

新京报:是否支持企业家裸捐?

任志强:有的企业家确实是裸捐,但宁愿裸捐,也不愿意用财富照顾好妻子儿子或者亲人,你认为这是公益吗?这个有问题。裸捐的前提是对亲友要负责。

新京报:做公益过程有没有被骂过?

任志强:天天被人骂,但你还得要做,不做不行。(笑)

企业家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将财富服务于社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做公益 陈光标 京报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