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合并潮起 市场寻找新“中国神车”
2015年06月23日 14: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嘉妮
端午节前,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又掀起一阵央企重组的议论热潮。随着央企的日子好起来,员工的心也更加稳定,哪怕是降薪、反腐等大变动,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离职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记者,央企的合并重组是有双重性的。
原标题:央企合并潮起 市场寻找新“中国神车”
端午节前,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又掀起一阵央企重组的议论热潮。
随着中国重工因“拟披露重大事项”的临时停牌,市场对于南北船复制南北车的猜想愈加狂热。尽管在宣布停牌的几天后,中国重工特意发布公告,解释了停牌不是因为合并,而是与母公司中船重工整合部分资产,但仍没浇灭外界对于南北船合并的期待。
从去年开始,近一年时间里,由南北车打头阵,关于南北船、三大航、石化双雄、宝钢武钢等央企合并的消息满天飞。随着南北车合并前后,股价从五六元,涨到30多元,资本市场也掀起了央企重组、合并概念潮。
过去十多年,伴随着国家对央企“做大”的要求,央企的业绩也在逐步提升。此番央企合并,对于市场、对于消费者、对于央企员工,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央企“做大”,效益腾飞
2003年以来,随着“做大”需求以及当年成立的国资委对央企竞争力的期待,部分行业进行了合并重组,从那之后,央企的日子开始“滋润”起来。
2000年,刘鑫(化名)大学毕业,被分到中石油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个油田上工作,从最辛苦的油井作业干起。
到了2004年、2005年,油田开始扭亏,效益也好了起来。刘鑫记得,那时生活设施、矿区投入都明显改善,“以前都是破破烂烂的”,当然,个人收入也跟着增长了。
刘鑫的经历,与国企央企上世纪改革的步伐属于同一个节奏。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许多计划经济部门开始拆分,其中包括石油、通讯、民航、航天、邮电、铁路等。
2003年之后,由于“做大”需求以及当年成立的国资委对央企竞争力的期待,一部分被拆分的行业由于不同原因进行了合并重组,从多强并立变为寡头甚至垄断格局。也就是在此之后,央企的日子开始滋润起来。
曾经长年跟踪报道国有企业的老记者对记者回忆,90年代,很多国企的效益非常不好,可以说快揭不开锅了。但最近十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基础建设等大规模实施,国企(央企)效益也快速提高。
记者不久前曾到访中石油旗下的宝鸡钢管,随着西气东输等大型国家战略的需要,该公司的钢管产量从2004年的37.6万吨,增加到2012年历史峰值的184.2万吨,大约是2004年的5倍。销售收入也从2004年的12.2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15.51亿元,几乎是其十年前的十倍。
随着央企的日子好起来,员工的心也更加稳定,哪怕是降薪、反腐等大变动,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刘鑫告诉记者,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几年(2007年正式上市),石油被分开为两部分,原来的70%归非上市部分,其他30%归上市部分,自己所在岗位是属于前面的那种,只有原来的七成工资,并且没有奖金。尽管如此,也没人走。而且,很多石油员工的配偶就在石油系统内,老石油人也会让自己的子女工作在自己奉献了青春的地方。
“现在就业难,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地方,每个月几千块的薪水,还要租房,吃住也麻烦。在学校里过惯滋润日子的孩子,一出来就要打拼太辛苦。”刘鑫对记者说着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石油员工的想法。“国企工作比较稳定,上班有保障。没听说有从石油离职去私企的,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谁离开。”
从做大到做强,合并传言四起
尽管除了已经完成的“南北车”和“国电投”之外,其他央企尚未承认将要进行合并重组的相关事宜。但市场已经对央企合并颇为看好。
今年一季度,中组部突然宣布,将两家造船央企,即“南北船”的领导层进行对调。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俗称“南船”)董事长胡问鸣调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俗称“北船”),担任新设董事会董事长一职。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则调任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尽管事后双方均否认这意味着合并,但此前曾有南北车“传言—不回应—再传—否认—停牌—确认合并”的过程,让市场更加期待。
而在端午节前一周,中国重工因“拟披露重大事项”而临时停牌,尽管几天后,中国重工特意发布公告称停牌并非重大资产重组,但是已经无法熄灭外界的追捧。在资本市场上,中国重工股价从年初开始传闻的8元左右,涨到停牌前的20元,中国船舶从年初的30元飞涨到56元。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也受到热捧。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央企“走出去”战略等驱动下,央企的整合传闻以及事实进展,已经在大规模地发生。据新京报记者整理,自南北车合并开始,在目前仅剩的不足110家央企中,已经有过合并传闻的央企至少超过20家。
尽管除了已经完成的中国中车(南北车)和国电投(中电投、国家核电)之外,其他央企并无一家公开承认将要进行合并重组的相关事宜,但市场已经对合并颇为看好。
长年关注央企改革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央企重组浪潮才刚刚开始,许多合并都在酝酿之中,特别是央企分类改革的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出台后,央企将迎来拆分归类重组阶段,更多的合并方案将会出现。未来5到7年内,央企的数量可能将从现在的100多家减少到30至50家。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是“强强联合”。
管清友认为,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哪些央企可能成为下一场“强强联合”盛宴的主角?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业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出现重组整合的可能较大。建材水泥、钢铁、煤炭、航运、船舶制造、军工等行业很有可能被纳入央企合并名单,以期强强联合、输出产能、参与全球竞争。
“好日子”恐难持续?
面对从“做大”到“做强”的目标,专家认为,部分产能过剩的央企,可能将面临减员增效的选择。
过了十多年好日子的央企,尽管最近经历着世人的更多瞩目,但未来的日子也许没那么好过了。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记者,央企的合并重组是有双重性的。一方面是强强联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强者也需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消除产能过剩,部分处在产能过剩行业的央企,日子将变得更加艰难,其中部分下属企业和个人,也将面临下岗、分流等痛苦的过程。尽管这一切近期内还不会发生,但长期来看,几乎每一个央企都将面临减员增效的选择。
李锦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国”“民”同台公平竞争的趋势,大部分央企的日子都将不再是高枕无忧了。
此外,竞争者、消费者等对合并后的央企更加“垄断”的质疑也未曾间断。其中,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就认为,现在热炒的央企大合并,可能会让改革开倒车。
刘胜军告诉记者,原来中央要求抓大放小,通过合并重组导致了超级规模的企业。央企现在的成绩,更多的是得益于过去十年的经济腾飞、垄断优势以及政策资源。
“央企日子变得好过了,改革也就会受到利益干扰,造成停顿,甚至局面逆转。比如,国家曾要求国企退出房地产等竞争性行业,但央企并没有听话。当初说企业取消领导者行政级别,至今也没做到。”刘胜军说。
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后,焦点却被央企合并替代。“合并并不是改革”,刘胜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像十五届四中全会说的那样,打破垄断、破除政企不分、充分市场化才是改革的真正方向。
但不管国家如何决议,央企们如何整合,刘鑫并不打算离开石油系统。
“与中石化的合并消息也有听到过,但是大家也没有什么想法。合并也接着干,不合并也接着干。” 在刘鑫心里,去外面月薪一两万也没有国企几千块钱好,因为有归属感,从爷爷奶奶辈到爸爸妈妈,都在这个系统里。“牢靠、稳定、有预期”,是他对所在系统的认知。
但对于改革,刘鑫承认自己也是有忧虑的。“如果民营‘资本家’进入国企,我们的老板是谁?”刘鑫觉得,原来是给国家干活,放心。但是如果给资本家干活儿,稳定的保障就没有了,生怕“用青春赌了一把,赌铁饭碗,却赌成了玻璃碗。”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