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 A股堰塞湖依旧
2014年10月13日 11:24
来源:新京报
市场化与否,其源头在于供给;而在股票市场,这个供给就是新股发行,也就是大坝的进水口。当前,A股进水口被小心翼翼的调节在“涓涓溪流”的水平上,但即便如此,每遇新股发行,股指仍然应声下跌,显得格外脆弱。
原标题:A股堰塞湖依旧
■ 一周谈
四年前的一篇《关于A股市场的几点看法》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将股票市场比作一个游泳池,那A股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堰塞湖;堰塞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周边人为建了一圈密实的大坝。这个大坝什么时候蓄洪、什么时候泄洪,只有那些手握神秘按钮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同学、老领导小秘书、司机、情人、二奶,以及拍了他们裸照的人才知道”。
市场化与否,其源头在于供给;而在股票市场,这个供给就是新股发行,也就是大坝的进水口。一直以来,A股的“进水口”被人为地时而搞成涓涓细流,时而搞成洪水猛兽,时而还索性关门送客。于是各路人马困于门外,为了跃IPO这个龙门,每日不得不交头接耳、左顾右盼,还常常争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
2010年1月至今,这个“进水口”总共放进来869名幸运儿,占到目前A股市场2548只股票的34.1%;但进一步追问则会发现,其分布形态每月大不相同,有波峰、有谷底,跌宕起伏,而2012年10月之后,其走势则更显诡异。
从2012.12-2013.12的整整1年里,只有2只新股发行,大部分月份的发行数量都是0。本来新股发行与植物生长一样,有“大、小年”之分,数月乃至1年没有新股也不算稀奇。但在成熟证券市场(或称“正常证券市场”更为恰当),是否发行新股,主要是由作为市场参与者与发行主体的企业,一看自身需求,二看市场好坏决定;而在A股,这两个基本都不用看,主要看的是监管部门的眼色。
监管者将A股这个“进水口”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想必其初衷也是为了保护市场、保护投资者,但这种方式,就如股权分置改革时设定的长期锁定期一样,它们的出台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拖延问题。
固然,有人会说2013年IPO暂停是为了改革新股发行制度,这或许也对;但是2014年IPO重启之后,我们却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新股发行规则,而更为有趣的是,新股发行数量在2014年1月重启后即爆发式的增长到43家,这让监管者觉得一下子又陷入了“一抓就死,一松就乱”的泥潭,所以之后迎来的,又是3个月的发行真空期。
当前,A股进水口被小心翼翼的调节在“涓涓溪流”的水平上,但即便如此,每遇新股发行,股指仍然应声下跌,显得格外脆弱。我们以为,这种脆弱并不是对新股的脆弱,而是对开开合合、时大时小的“A股进水口”的脆弱,是对那只“看得见(但摸不准)的手”的脆弱,是对那把一直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脆弱。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