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德州纳入京津冀规划 定位“一区四基地”


来源:凤凰山东综合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纳入规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德州市优势凸显。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德州市实现了1小时进京、半小时入津;拥有高校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9所,每年培养各类高中级职业技术人才20万人;在京津地区务工人员达28万人,仅天津滨海新区就有11万人。德州常年粮食产量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6%,为京津地区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农产品。

目前,德州围绕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加紧制定推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另据德州新闻网报道,目前,《德州市人民政府加快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已进入送审阶段,送审稿中对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陈述,提出德州市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全力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以及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幸福德州建设进程,把德州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拟争取省级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现政策建议方面,争取德州市成为“微中心”建设选址地,重点承接北京市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单位,以及不符合北京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二三产业,支持争取将德州纳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及京津冀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政策范围,优先推介京津地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德州,加大中央、省专项资金扶持德州力度,支持德州享受济莱协作区优惠政策,争取将聊德铁路列入《全国铁路“十三五”规划》。

一区四基地

四个基地是: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点。

一区是: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

建设产业承接基地。德州市将建立专业招商队伍,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制定产业延伸路线图,争取形成“主导产业→产业精准招商→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瞄准京津地区转移企业,力争每年引进京津区域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00亿元,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个央企强企项目落户开工。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技术项目集散地、技术交流合作中心、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中心等,建设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分别达到700家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0%以上,每个县(市、区)建成一处科技创新创业园。

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提高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建设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六大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5亿斤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90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00万吨; “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全市建成5个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10个大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劳动力输送基地。将乐陵、宁津、庆云作为京津冀劳务输送重点区域,形成上下贯通、城乡一体的劳务输送网络。强化技能培训,力争每年对3.5万名劳动力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京津冀经济圈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2万人。

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扎实开展生态水网、生态绿网、环境治理及蓝天工程,建设生态型农业、工业、旅游业,深入推进全市“治用保”治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PM2.5均值达到70微克/立方米以下,蓝天白云天数占全年比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6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50%以上。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德州 规划 山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