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农民”到“职业” 解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临沂模式


来源:凤凰山东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此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做出重要部署。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摘要:千百年来,“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常被冠以低人一等的“泥腿子”“乡下人”等不雅的称号,在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中,农民与“职业”无关。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空心村”问题突出。有学者直言,作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者,解决中国“饭碗”却多是“老弱妇孺”,这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亟需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此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做出重要部署。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指出,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会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临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80万,其中农业人口877.5万人,耕地面积1000万亩。早在2012年,临沂市郯城县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临沂市作为14个示范市之一,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系山东唯一试点市,有9个县区承担示范培育任务。同年,山东省政府出台文件,安排农业厅财政厅在临沂调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全国最早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城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临沂市已经走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模式,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政府的角色

培育新型职业的农民的本质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

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指出,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要靠政策推动,也要靠科技的拉动,要针对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临沂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鞠艳峰在有关会议上曾表态,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应声而出,明确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目标: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按照“政府主导、分类培训、服务产业”原则,从2014年起,全市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考核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3000人,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

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尹长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市农委组织相关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 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针对当地主导产业现状、从事该产业的农民意愿、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进行调研,形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培训对象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临沂市坚持从源头上做文章,把好第一道关口。2013年,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制作了《临沂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培育内容,选择培育对象紧密结合全市现代农业四大板块,每县区确定选择2—3个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认定,2014年印发的《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标准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50周岁,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业稳定性较高,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

政策是好的,但让农民接受却是一个难题。因农村人均占有耕地少,粮食不值钱,一家数口耗在几亩地上,家庭收入很低,农民要供养孩子读书、赡养老人等,一旦家庭成员生了大病,整个家庭就陷入了困境。农民种地比外出打工赚钱少,造成农民不愿把精力用在种地上,他们认为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意义不大,怕耽误打工赚钱,这是推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对此,临沂市政府找到了突破点: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授予“优秀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给予培训组织单位一次性资金补贴。对职业农民创建的家庭农场、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品牌和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等进行奖补。政府还投资创建农业规模经营“担保基金”,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给予小额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农业系依托农广校举办各类培训班338期,免费发放技术资料47000册,科技光盘11500余盘,明白纸78万份,累计对61.8万农民免费开展了农业新技术培训。

2014年,临沂市9个项目县区全部依据当地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四大板块选择培育对象,按照个人申报,乡镇推荐,县区审核的程序,3000名拟认定的农民已全部选出,皆为从事当地主导产业的佼佼者。为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2015年4月29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临沂市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共建山东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提出做好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领头雁。

培训只是手段,后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更需要政府政策倾斜和扶持。

为了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临沂市郯城县还出台文件,明确对其进行“一倾斜四优先”:现有农业优惠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优先安排申报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优先推选省市“乡村之星”等评选、优先安排参加各类考察、学习和交流。

郯城县政府甚至出台专门的扶持奖励办法,连续三年每年从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表彰和扶持创业贷款贴息。与此同时,退出机制被严格引入新型职业农民考核中,实行动态管理。郯城规定,如果有违法违纪行为,或伪造材料、业绩等,经相关部门核实,将取消其职业农民资格。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临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临沂模式 职业农民培育 农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