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洪军:让四千多万人挤进青岛和济南现实吗?不现实


来源:凤凰网山东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民“市民化”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推进城镇化科学实施,突破困局,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由凤凰网山东举办的2014山东新型城镇化系列沙龙第一期于3月28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民“市民化”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推进城镇化科学实施,突破困局,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由凤凰网山东举办的2014山东新型城镇化系列沙龙第一期于3月28日在济南市高新区举行。省内金融名家、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共聚一堂,探讨城镇化破局之路。

本次沙龙以“济南城镇化•困局与变革”为主题,将围绕山东“就地城镇化”、“城镇化格局”、“总部经济”、“产业支撑”、“ 园区经济发展机遇”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山东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洪军提到,我们目前有一个误区,认为城市盖大楼就是城镇化,认为把农民赶上楼就是城镇化,错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洪军]: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们山东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新单位,是国家2011协同创新工程的一个产物。他是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这四个大学的有关城市规划的相关64个专家、学者组成的,有13个平台,一个是政治治理平台,第二个是公共管理平台,第三个是经济与信息化平台,还有一个是文化平台、社会平台,另外还有一个空间规划平台,还有一个区域规划平台,还有一个城乡规划平台,还有一个城镇化平台,还有一个园林景观平台,还有一个是交通平台。他涉及城镇化的方方面面。

关于秦教授讲的这个问题,我想讲三点。

第一个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本质是一种文明的现代化,实际上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现在城镇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包括形态,包括结构,包括功能等等。现在整个中国对城镇化的认识很肤浅,停留在什么呢?停留在形态上面。比如说他停留在城市的建筑上面,他认为大楼那就是城市,这是最基本的,很肤浅。山东的城镇化是什么?山东城镇化率是53.6%,山东的9600万人口,我们的农业人口是4454万。城市化在世界上100多年了,农业生产方式向城市方式,这4454万的农民怎么城市化?这是第一个问题,这四千多万人口的城市化没有他们的城市化根本就谈不上。

第二个问题你要想让四千多万人挤进青岛和济南现实吗?不现实。北京现在就很麻烦,现在要产业做基础,我很赞同刚才几位教授的意见,产业基础又在哪里呢?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现代化这个产业转化了,农业4400万人口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了是农业就地城镇化的基础,农业产业不能现代化,你的就地城镇化只是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和现实在科学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基础。

第三个问题就是空间结构。整个中国的空间结构将来的城市结构将是怎么样的?前几天我的老师被李克强总理请到中南海问计,其中有一个问题,多年来我有一个结论,中国将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哑铃型”的,它有两个,一头是城市群,这次中央已经定了,以省会城市群为核心的大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县城,因为县城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县太爷这个概念,这个朝代怎么更迭,这个都有。县城为中心的哑铃和城市群将来的两个结构。山东省的现代化、城镇化没有县城和中心城镇,比如我们刁镇,这种核心的城镇,叫中心城镇,没有县城和中心城镇的城镇化根本不可能有山东的城镇化。

我有这三个方面的理解。

[邓相超]:我赞成这个观点,没有产业支撑的话任何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王教授提到农业的现代化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完全就可以就地城镇化,以现在的耕种方式种地,就地城镇化是非常麻烦的,强行推进可能是劳民伤财,现在就要看我们山东农业城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分块各户经营。按照现代化的需要,规模化、产业化一旦做到,农民完成可以变成产业工人,那就城镇化了,如果没有这些产业,空谈城镇化就没有意义了。

[王洪军]:我们目前有一个误区,认为城市盖大楼就是城镇化,认为把农民在底上加上楼就是城镇化,错了。

相关新闻:

【专题】山东新型城镇化沙龙第一期:困局与变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山东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多万人挤进青岛 挤进青岛和济南 王洪军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