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书法的江湖
2014年10月22日 14:54
来源:艺术中国
读金庸的《笑傲江湖》,印象最深的就是“江湖”俩字。当书法高考成为一种召唤的时候,作为文化素质的书法修养,终于重新成为检验学生是否学业有成的标尺之一。我们的书法课不能总是给学生讲故事,由书法家的故事贯穿起来的课堂,还不是真正的书法课堂。
原标题:王嘉:书法的江湖
读金庸的《笑傲江湖》,印象最深的就是“江湖”俩字。不管是谁,难免都会跟江湖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角色大致有两重境界。一是袖手围观模式下的“笑江湖”,二是得胜归来模式下的“傲江湖”。武侠小说如此,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一切历史都是旁观者和成功者的历史,尤其是在这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年代,江湖的词典里只剩下了一个词,那就是成功。
当书法高考成为一种召唤的时候,作为文化素质的书法修养,终于重新成为检验学生是否学业有成的标尺之一。正如国学教育在前些年经历过的热潮那样,铺天盖地的国学经典,连同各种不厌其烦的过度阐释,确实起到了眼花缭乱的炫彩效果。而书法,则有点不一样。
首先,我们的书法课不能总是给学生讲故事,由书法家的故事贯穿起来的课堂,还不是真正的书法课堂。更何况,书法家的励志故事跟他们的个人书风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还只是一个未知数。关于书法家们的“微信体”的八卦故事,在整个书法风格构成的文化历史中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也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书法已经远离了古人的那种实用功能。如果仅仅告诉学生学习书法是一门课程,那么在书法和现实之间的这条壕沟究竟有没有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学生首先要问的是,学习书法能够带来什么?而作为书法教师,首要的问题也在于如何把书法作为第二课堂的这种身份体验,有效地转化为第一课堂,转化为学生心目中跟语文、数学、英语同样重要的东西。
第三,作为技巧训练的书法,在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教学规划等方面有没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前些年的“美术考级”因为某些操作环节的原因受到质疑,正在时兴的“书法考级”会不会遭遇到类似的经历?如果“书法考级”像曾经普及外语教学那样务必拿到四、六级证书才如何如何,会不会为书法教学和书法普及带来更大的动力呢?
在“书法热”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候,笔者还看到了这个“江湖”中的各种“商机”。关于书法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平台,势必会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个利益链条上,一个年轻书法家要想在江湖站得住脚,至少需要经历这样几个环节:
一是拼命地出头、出彩,在各种重要的展览或比赛中获得等级,由此带动以书法为名义的展览文化。
二是尽可能地获得各种身份,省级书协的会员已经济济有众了,不足以体现含金量。应该谋求“国”字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钢用在刃上,好金贴在脸上。
三是要有作品出版,曾经流行的仅仅依靠报纸、杂志刊登作品,或者前些年时髦的个人艺术网站,已经不再满足现在的需要。时下必备的《个人作品集》犹如艺术家的“大名片”,成为混迹书法江湖的必需品。
四是必须要有几个微信群,并且要有几个互相吹嘘的铁杆粉丝。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严重错误的旧观念,要会生产,更要会销售,尤其要会吆喝。光吆喝还不够,还得有人起哄。
五是要有生动的教学实例,特别是在自己的教学平台上有效地克隆出像自己那样逐步走向“成功”的学生。
前些年曾经有过一个热词叫“登龙术”,这几年,这个词少人提起。在“书法热”已经逐渐热起来的今天,书法江湖的“登龙效应”连同这个江湖中的现实利益,即便不是惊涛骇浪,至少也是暗流涌动。不知道在书法领域会不会冒出来诸如“双向式书法”、“疯狂书法”、“东方书法”之类的教学标签,那些激 情澎湃的、埋头苦干的、袖手旁观的、招摇撞骗的各种角色,大概就像我们在《笑傲江湖》中看到的各色人等。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