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十三陵3000文物将迁新库房 穿"盔甲"防损坏


来源:新京报

据介绍,上述文物可按质地划分为金器、银器、玉器、瓷器、铜器、锡器和丝织物等,按用途划分为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等。2013年后,十三陵特区办的修缮工作则包括遗址保护、附属设施修缮等,今年开工的神道大红门和神功圣德碑亭等。

原标题:十三陵3000文物将迁新库房穿"盔甲"防损坏(图)

8月26日,明十三陵,工人在对大红门房脊进行修缮。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金丝翼善冠,出自定陵万历帝头侧圆盒内。冠重826克,高24厘米,全系金制。(上)

金盖金托玉碗,出自万历帝棺内西端北侧,白玉制成。(中)

保护文物的囊匣,十三陵斥资400万,定制了5000个文物囊匣。(下)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50多年前,明神宗朱翊钧的地下玄宫开启后,曾出土了3000余件随葬品,包括金器、银器、玉器和丝织物等。在今年年底前,这些珍贵文物将搬入十三陵特区新建的地下文物库房保管。

“面积比原来的翻了近3倍。”十三陵特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件藏品还将被收入特制的囊匣中,得到更为妥善的保管。

3000余件文物全部来自定陵

1956年至195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定陵地下宫殿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也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共出土地下文物3253件。

据介绍,上述文物可按质地划分为金器、银器、玉器、瓷器、铜器、锡器和丝织物等,按用途划分为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等。

新库房设施先进可防震动

为了保证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得到更妥善的保管,以避免自然损坏和人为伤害,十三陵特区专门为它们修建了一个新“家”——地下文物库房。

“年底前就能投入使用了。”26日,十三陵特区办主任雷涛介绍,新建的地下文物库房主体工程早在2012年就已竣工,总建筑面积为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积77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3000余万元。

“安防设施齐全。”雷涛说,新的库房里配有先进的消防、安防和空调设备,能够达到安全保卫和恒湿、恒温的要求,能够防震动,并通过音频、视频、红外线等进行监控。

新库房的面积也远大于旧库房的200平方米,“翻了近3倍,有足够的空间合理存放馆藏文物。”雷涛说,今后将把地上展览和地下保管结合起来,轮流进行文物的展示与保护。

另据十三陵特区帝陵研究会工作人员胡汉生介绍,帝陵研究所为了更好地弘扬明十三陵的历史文化,促进对明十三陵文物文化的开发,帝陵研究所还通过举办讲座、走进学校、电视开讲等多种方式,向大家介绍有关十三陵的历史文化,以此来提高民众对明十三陵的认知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盔甲 金丝翼善冠 文物古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