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烟台今年三次人工增雨过程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5月16日讯 (YMG记者徐鲲 通讯员高慧)今年入春以来,烟台出现了较严重旱情,4月下旬以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三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原标题:烟台今年三次人工增雨解旱情 揭秘人工增雨过程

水母网5月16日讯 (YMG记者徐鲲通讯员高慧)今年入春以来,烟台出现了较严重旱情,4月下旬以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三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4月17日,气象部门实施第一次人工增雨。当天早上7点到上午11点,全市范围内的10部人工增雨火箭架全部上阵,累计发射115枚火箭弹,增雨效果明显。

4月26日7时到27日7时,烟台气象局人工影响办公室共发射火箭弹90枚,点燃烟条20根,这次人工增雨作业催下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雨。从4月26日6时至27日16时,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本次降水全市平均降水量42.0毫米,最大点降水量为昆嵛区昆嵛站156.5毫米,降水量较大的点有牟平区龙泉水库站109.5毫米,海阳市留格庄站84.5毫米。此次降雨有效缓解了今年入春以来烟台的严重旱情,降低了森林防火等级,烟台东部地区的旱情解除。

从5月10日20时到11日15时,烟台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出现暴雨。气象部门在蓬莱、龙口、莱州、莱阳等部分地区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从10日夜间到11日上午,累计发射火箭弹37枚,点燃烟条10根。此次降雨彻底缓解了今年入春以来烟台的严重旱情,烟台西部地区的旱情终于得到缓解。

人工增雨的原理

市气象局人影办专家介绍,人工增雨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增加和延长降雨过程的雨量和时间的一种科学手段。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发射装有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的增雨火箭,对局部范围内的空中云层进行催化,增加云中的冰晶,能够让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结,使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积增大,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根据烟台春季风干物燥、降雨少的特点,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城市环境建设和水库蓄水服务。目前,全市有10部火箭作业装置,6部用于人工降雨的地面燃烧炉。只要有合适的天气条件,气象部门会积极开展地面作业,同时也会协调青岛人影办进行飞机作业。

人工增雨不会影响环境

通过人工干涉让雨水落下来,这会不会影响大气正常运动,对未来天气造成不利影响?

专家介绍,人工影响天气,不会对大气本身的运动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产生不利影响。

不少人担心,作业时播撒的制冷剂溶入水中会产生污染。对此,专家解释说,当前国内人影作业中主要采用制冷剂(干冰、液氮)、人工冰核(碘化银)。干冰、液氮分别是二氧化碳加压后冷却压缩与工业制氧过程的副产品,汽化后成为空气,使用的碘化银量极小。比如一枚火箭弹碘化银含量仅有10克,催化后将伴随降水沉降至地面,或只有少量的存留于大气。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监测,尚未发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旱情 人影作业 人工增雨作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