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师,你上课点名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如今做了老师,笔者才逐渐意识到,这种自由的状态根本无法脱离现实语境而孤立存在。毕业之后,笔者分别在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过书,对学校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原标题:老师,你上课点名吗

最近,关于大学上课点名的报道还真不少,如《南大上课“微信点名”,不用微信答题算没签到》、《武汉高校教师点名新招:上课下课拍合影照》、《大学生开发APP,帮助老师轻松点名收改作业》、《江西师范大学点名出狠招,每人专属签到二维码》……

按理说,上课点不点名,教师完全有“自由裁量权”,本不该成为新闻,之所以被如此密集地报道,也折射出当下大学学风的“每况愈下”。有人认为,点名无疑限制了大学生的学习自由,这是大学的自甘堕落。若退回到学生时代,笔者恐怕也反对点名,尤记得前辈学人何兆武教授在《上学记》一书中回忆西南联大七年好时光时说过,“那时候的学生远比今天的我们自由,翘课是一种权利,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但是由于实行学分制,管理也比较严格。文学院要求四年一共修132个学分才能毕业,工学院是144个学分,其中三分之二是必修课,是一定要通过的。这样就导致当年的才子们也得像我们一样为了毕业而凑学分。”

如今做了老师,笔者才逐渐意识到,这种自由的状态根本无法脱离现实语境而孤立存在。如今,逃课现象实际上还是很普遍的,一段时间以来,“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甚至成了某些大学的课堂潜规则。笔者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在一家三本院校兼职授课,一开始从不点名,这却成了对学生的一种放纵,结果,一个近60人的班级每次到课不到10人,甚至最少时1人。

也许有人会说,假若你教学水平高,何愁没学生来听课?对此,笔者并不苟同。毕竟,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截然不同,学生学习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层次的院校,课程出勤率的高低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学校的整体学风、课程的重要性(选修还是必修)、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自我控制力等。大学的课程是以学期为单位来安排的,并非仅仅是只上一次就结束,专业知识是有连贯性、系统性和一定深度的,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一些课程本身就是枯燥和深奥的,这就意味着对意志力不强、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考验。接受能力强者,自然能坚持下去,反之,则可能是种煎熬。当然,主张教师不该点名也隐含着一个前提,即所有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翘课”之后能充分利用其他时间,真正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这多半是一种理想化。

毕业之后,笔者分别在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过书,对学校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学习氛围较差的院校,教师的精力可能更多地用在管理上,学生也会“看人下菜”,所谓的自由只会被大部分学生用作放纵自己的借口,如果教师对此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这真的是一名好教师的所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的质量本就受到舆论广泛质疑,而教师又放弃应有的严格要求,教学质量又如何达到社会所期待的标准?

教育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就是需要用“强制”手段来督促其进步。点不点名,完全视具体情况而定,当舆论批判课堂点名是大学的一种“幼稚化”行为时,也应明白一点,对许多院校来说,这就是一种最现实、最贴近其“校情”的管理制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上课 老师 高职院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