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央视感动中国摄制组探访刘盛兰


来源:胶东在线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原标题:央视感动中国摄制组探访刘盛兰 敬一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

敬一丹坐在老人身边采访老人 本网记者 孙宗顺/摄

原标题:央视感动中国摄制组探访刘盛兰 敬一丹促膝聊天

胶东在线网1月12日讯(记者 孙宗顺)12日上午,招远市轮胎西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笑声不断。“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刘盛兰老人迎来北京的朋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摄制组敬一丹一行,前来看望、采访刘盛兰老人,敬一丹坐在床边,握着老人的手,与老人聊天、拉家常。

上午九点,护理人员已经像往常一样帮老人梳洗完毕、整理好房间,老人坐在床头,身穿红色唐装,与同住在护理中心的老伙计们交谈,精神头十足。

上午十点,摄制组来到刘盛兰老人的房间,老人欣喜地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敬一丹坐在老人身旁,拉着老人的手同老人聊天。老人拿着她帮助过的孩子们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是老人最珍贵的宝贝,老人如数家珍。

“老人家,这个孩子您现在都还记得么?”敬一丹靠近老人耳朵问到。老人点头明白后,小女孩是招远什么地方、上的什么学校、得的什么病、现在近况等老人脱口而出。

“您自己的照片哪年照的您都不记得了,这些学生的照片您都记得?学生哪来的呀,去哪儿了呀,您都记得?”老人摇头回答,“哪能都记得,有几个想着了。”老人帮助过的学生里有几个曾看望过老人,而老人说:“有几个来看我的。家里都穷,小学生、初中生都小,这里的、那里的都远,还不够路费钱。”从不图回报的老人对孩子们唯一的嘱托仅仅是,“好好学习,学好了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个年呐,是马年,您马年有什么愿望么?”敬一丹说,经过护理人员用招远方言转达后,老人笑呵呵地说:“什么打算也没有啊,过一天算一天,都90(多)岁了,还有什么打算,不再要饭得了。”习惯一个人过年的老人一个简单的新年愿望都没有,心里想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就叫他们好好学习,我从来过穷日子,有人帮忙是好事,他们也愿意叫人帮帮忙,帮帮忙,叫他好好学习。”

“我帮助他们,要实现我的诺言了,我有一碗饭,别的没有,我也给他半碗。你说你有困难,谁不望望有人帮帮忙啊!”刘盛兰老人说,自始至终,老人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没有任何的愿望。

“他做的事不是偶尔做一件事,而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做,这就足以有打动我的地方。”敬一丹说,“我几次问到老人自己的愿望,甚至像过年这样一个具体的事情上,他总是把话题谈到别人,这是老人很真实一面。所以我个人也很愿意在感动中国的平台上把这样一个老人介绍给大家。”

为了让老人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照料中心的护理人员,打算春节的时候共同陪伴老人和亲属度过马年春节。

新闻阅读:

刘盛兰,男,92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做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因为他的坚持和付出,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候选人物,2014年1月12日,感动中国摄制组敬一丹一行,来到招远市的轮胎西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看望、采访刘盛兰老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初晓芳]

标签:刘盛兰 感动中国摄制组 老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