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再兴民企潮 民营市场主体达397.4万户
2014年12月22日 14: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4年7月4日,山东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礼堂内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此隆重召开。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山东天岳公司挑选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产品发布会,展示了2英寸、3英寸、4英寸的高品质碳化硅半导体衬底材料,引起会场轰动。
原标题:山东多措助力再兴民企潮 民营市场主体达397.4万户
2014年7月4日,山东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礼堂内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此隆重召开。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时隔23天,同月27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接踵而至的两大举措,预示着山东即将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山东民营经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这是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山东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的重大战略抉择。
山东地区很早就有重视商业和产业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就提出“以商兴国”,把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方针,采取开放市场的策略,使得齐国一度成为最为强盛和发达的地区。自此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山东一直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近代以来,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山东较早开埠通商。19世纪末,青岛、烟台开放为自由港口。20世纪初,内陆城市济南、周村、潍县(潍坊)同时宣布自主开埠通商。这些通商口岸的设立,不仅加快了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对华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早在2002年,山东就把民营经济与外经外贸、高新技术并列为山东经济的“三大亮点”。此后,多次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山东民营经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各自为战到产业集群,从异军突起到科学发展,已经支撑起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山东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引擎,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下更大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推动民营经济演绎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如今在山东,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普遍深入的实践,不是坐而论道的畅想而是扎实有效的行动,不是简单的工作部署而是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长远之计、战略之举,全省民营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近几年,山东民营经济的年度投资和产出规模都增长一半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扩大就业作用非常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省民营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4.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80.8%。
巍巍泰山南北,涛涛黄河两岸,伴随国内领先营商环境的打造,无论是在蓝黄“两区”,还是在“一圈一带”,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涌现出一大批立足山东、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优秀民营企业。今天,我们在山东民营企业的浩瀚大海中撷取几朵浪花展示于读者面前。他们是山东千千万万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是山东民营企业家茁壮成长的真实写照。
民营经济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富民之本。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创新热情,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展望未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营商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必将获得更好更快发展,为山东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2014年7月4日,山东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礼堂内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此隆重召开。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山东天岳公司挑选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产品发布会,展示了2英寸、3英寸、4英寸的高品质碳化硅半导体衬底材料,引起会场轰动。
中国如意:为民族纺织工业争光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山东济宁毛纺织厂。初创时的艰难起步,转型时的风雨飘摇,再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搏击,四十载峥嵘岁月,如意人坚持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不仅没有在纺织企业倒闭的大潮中沉没,反而发展成为拥有20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年收入300多亿元、拥有国内A股和日本东京主板两个上市公司的全球创新型企业集团。今天的如意集团,综合竞争力已跃居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三百零四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跨国指数第八名。全球时尚产业集团的恢弘旋律,磅礴奏响。
最令如意人难忘和自豪的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如意集团视察,对如意集团科技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习总书记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这是对如意人的极大关怀、极大鼓励、极大鞭策。
这是一件像丝绸一样轻薄、隐约透明的西服,攥在手里约有一把,在行李箱中拿出一抖即平展可穿。这种可以将羊毛纤维抽长拉细达每克500米、再织得像纱一样薄的纺织技术,叫做“如意纺”。 这种像纱一样薄的纯羊毛面料,价格卖到每米千元以上。这项技术知识产权拥有者,就是以邱亚夫为董事长的如意人。杰尼亚、阿玛尼、BOSS等国际大牌经过严格筛选,将如意锁定为面料生产基地。“如意纺”技术大大拓宽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利润空间,羽绒、木棉纤维,甚至杨花、蒲公英等都能用来纺纱织布,而且比以前纺得更精、织得更细;更为神奇的是,毛、棉、麻、化纤等各种纤维可以任意组合,创造多元化、多组分、多功能的系列产品。纺织行业顶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如意纺”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纺织工业的一项原创技术,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9年,如意毛纺获世界第一视觉博览会法国PV展会参展资格,为中国纺织面料企业赢得了全球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权,在国际上创立了中国民族纺织工业品牌,讲活了中国故事、唱响了中国声音。
2010年,“如意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发证书。
2010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山东如意集团时,对企业坚持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予以充分肯定。
以“如意纺”技术为依托,如意与意大利、德国企业合作,于2011年1月,创立了“皇家如意”品牌。“皇家如意”以如意为原创,由意大利、德国企业制造,使中国服装品牌步入了世界最高殿堂。如今, “如意纺”有30多项专利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申报了专利。
由于坚持技术创新,如意品牌不但在国内同行中唯一同时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等殊荣,而且连续5年出口单价第一。
由于坚持高端定位,如意拥有1.7万个高档品种的开发、生产能力。只要有人按“门铃”,它可以把羊毛织得像丝绸一样薄,像婴儿皮肤一样嫩。像牛仔布一样伸拉自如、紧绷、性感,它可以在羊毛织物上植花烂花,勾勒图形……
欧美国家专为中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在如意的产品定位面前土崩瓦解。如意集团被中国纺织协会定位为“中国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意毛纺,代表着中国的顶级纺织产品已翩然自如进入国际高档面料的“俱乐部”。
2010年7月29日,如意通过第三方增发新股方式收购日本瑞纳株式会社。瑞纳是曾长期占据日本服装界第一把交椅的品牌公司,如今成为中国企业收购的第一家日本主板上市企业。通过收购瑞纳,如意集团拥有了国际一流的服装品牌运营团队和知名服装品牌族群,为高端“如意纺”产品找到了稳定的客户资源,为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奠定了基础。2011年,如意又注资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罗伦杜牧场,使企业羊毛服装产业链在源头有了自己的坚实可保障的原料供应基地。 如意还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完成了与伊藤忠的资本合作。与此同时,韩国三星物产集团也出资3亿与如意集团旗下企业进行合资,扩大“如意纺”面料的生产能力。如意集团将借助他们的国际贸易平台进一步完善全球采购和销售网络,借助资本的力量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的如意,实现了棉纺、毛纺直至服装品牌的两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旗下企业已遍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山东、重庆、新疆、上海、江苏、宁夏等地区。如意人40年励精图治,40年坚定守望,让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纺织工业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屹立于全球纺织工业技术的最高峰。
按照打造科技如意、高端如意、品牌如意、国际如意,构建百年如意,建设千亿级企业的战略规划,如意将以科技品牌双轮驱动促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高端定位,加大全球营销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力度,构建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由纺织服装制造商向以科技纺织为基础的千亿级时尚产业集团的新跨越。
2014年7月4日,山东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礼堂内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在此隆重召开。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山东天岳公司挑选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产品发布会,展示了2英寸、3英寸、4英寸的高品质碳化硅半导体衬底材料,引起会场轰动。
软控股份:以科研驱动橡胶产业创新发展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由青岛科技大学一批以振兴民族橡胶工业为己任、志在以实业报国的专家学者于2000年创建,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逾70亿元的民营上市高科技企业集团,自2009年起连续5年蝉联橡胶装备制造业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从应用软件开发到硬件装备产品制造的跨界创新,从“绿色智能、循环发展的橡胶装备技术创新链”的构筑,到着眼于产业链上游橡胶新材料的研发及下游“智慧工厂”的打造以引领产业升级乃至变革,软控14年的发展史,不仅创造了年复合增长率达30%以上的增长奇迹,而且通过承建橡胶轮胎行业唯一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起“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面向全行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与创新管理服务,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不断驱动橡胶轮胎工业的整体升级发展。
理念:为创新失败埋单模式:交钥匙工程
创业以来,软控始终以“推动工业整体技术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强国”为企业使命,通过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进行橡胶新材料、轮胎装备等方面的前沿理论及基础研究,让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高端实验室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成功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成效显著。
软控秉持“为创新失败埋单”的理念,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科技创新氛围,让员工没有包袱轻装上阵,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有效率,使企业发展与科技研发更富有活力。现已开发了涵盖轮胎生产全部工序的世界唯一全系列数字化轮胎成套装备,每年500多台套向轮胎行业的输出,大幅降低了轮胎企业投资建设成本,原投资8亿元仅可建年产30万条轮胎的工厂,现可提升到年产100万条;研发的轮胎企业“windows”系统,使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至少提前了5年;开发的“企业能源包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轮胎企业整厂能耗降低30%-40%;在橡胶轮胎行业首度系统性地引入机器人技术,实现了轮胎从胎胚成型、硫化、检测、仓储全过程的智能输送;集成机器人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轮胎企业立体仓储系统,全面提升了轮胎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截至目前,获得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主持/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25项;拥有专利655项,其中发明专利303项。
软控还创造性地运用“产业链”思想,于2002年联合高校及业内企业、专家,发起创建了集新体制、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于一体的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科研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现已成为轮胎产业化孵化示范样板工程。迄今已通过“交钥匙工程”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以技术输出孵化了20多家30亿元以上经济规模的现代化子午线轮胎企业,有效促进了高新技术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及产业整体的发展繁荣,也使中国橡胶工业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之路。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