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现学费涨价潮 山大学费20年增10倍
2014年09月04日 08:2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随着9月的到来,无数年轻的身影奔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教育部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收费的标准按学校年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确定,也就是说要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收取学生的费用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
原标题:中国大学现学费涨价潮山东大学学费20年增10倍
随着9月的到来,无数年轻的身影奔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这幅令人喜悦的情景每年都在上演,但今年却有了一些不同。很多学生的行囊似乎格外沉重——今年以来,江苏、贵州、天津、宁夏等省市相继公布秋季普通高校学费新的执行标准,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就纷纷发布普通高校学费调整信息。大学学费大幅提升,部分省份平均涨幅高达50%,有些专业甚至达到76.7%。
曾几何时,我们的父辈上大学不但不用交任何学费,国家还会给予足够的补贴;不过几十年间,高校学费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这种变化的,是充满争议的“教育产业化”之路。一方面有人指出高涨的学费阻断了寒门学子之路,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指出“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
【学费“大跃进”】
从免学费包吃住涨到上万元
山大中文系学费20年涨了9倍
再过几天,来自枣庄的小王即将迈进山东大学成为一名文学院的大学新生。在她提供的山大学分制收费标准上,记者看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学费100元/学分,专业注册学费标准1600元/年,第一学年预收学费5600元”。
从今年起,除了山大以外,省内7所主要高校均执行新的收费标准。山大的学分制学费制度,需要学生预交学费,最后根据选课情况多退少补。这看起来十分“高大上”,更人性化也更弹性化,但以一名正常4年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计算,实行新的收费制后,学费实际每年约上涨了1000元,平均每年约为5000元。
21年前,记者本人也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保存至今的交费通知单上,记载着学费为每年500元。二十年间,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学费正好变成了10倍。
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显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学费变迁:1950—1985年间,除去“文革”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大部分学生每月还可以享受到17到23元不等的助学金。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当然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1989年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虽然象征性地只收200元,但却迈出了大学收费的关键性一步。学费标准约是当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国家统计局数字)的1/7。
目前,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1989年增加了24—49倍。而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4.8%,一路上升到2013年的78%。这也意味着,上大学在对考生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低的同时,对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涨价引争议】
高等教育应该由谁来买单?
山东涨价听证仅1名代表反对
高涨的学费无疑会阻挡住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的道路。在“上大学不如去打工”的认识主导下,参加高考的人数连年降低。媒体上关于“寒门为何难再出贵子”的讨论也是其体现之一。
高等教育应该由谁来买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可“教育投资”理论。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更高报酬的可能性。既然是一项有效的投资,个人就应负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善迈就指出,在市场经济当中,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理应付出必须的代价。
去年10月25日,山东省物价局召开高校“学费标准结构调整”听证会。“调整”也就意味着“提高”。在现场“一边倒”——29位代表,仅有1名反对的情况下,听证方案获得通过。除外语类和体育专业学费略有下调外,其余专业学费都将上调,上调幅度多在18%—35%之间。
唯一的一张反对票来自唐雪宇律师。她认为,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应当侧重于结构调整,总体标准最好不要上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不适用等价交换原则,而应更多地体现公益性。依靠提高学费来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
网络上更是争议一片:“中国最好的学校世界排名都在百名之后,从来没教出过诺贝尔奖,就这教学质量还好意思涨学费?”“这究竟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为了盈利啊?!”
【交多少钱合理】
从十条干肉到200块大洋
“学在官府”还是“有教无类”?
前段时间李开周一篇题为《民国时期上大学要花多少钱?》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热传。他介绍,在上世纪20年代,私立的南开和复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百块大洋,而同济大学的学费则高达两百块大洋,是北大和清华的五倍。“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读不起的。北京普通居民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供应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读大学!”
李开周介绍,当然也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一定没有出路,“在民国,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考大学,一般会选择师范院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及各省的省立师范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很多师范院校甚至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
普通百姓有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孔子提出著名的“有教无类”思想,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论语》上有一句著名的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带了十条干肉来拜师的,没有我不教诲的学生”。
的确,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而在一些国家,大多数高中生并非去挤高考独木桥,而是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环球时报》曾报道称瑞士有70%的高中生选择去上技校,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大学是一种高消费,他们更看重真正的技术水平而非高学历。
●2007年
●2000年
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开始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1999年生均交纳学费比1998年上涨了40.3%。
●1997年
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89年
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学费为200元,迈出了大学收费的关键性一步。
●1985年
高校开始计划外招生,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生收取学费。
●1950—1985年
除去“文革”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大部分学生每月还可以享受到17到23元不等的助学金。
【有此一说】
张维迎: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
在高昂的学费阻挡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路的现实面前,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就曾表示:“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
张维迎表示,我们用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不是穷人。如果我们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不要按计划经济统一的标准,就像有钱人和没钱人看一样的医生,出一样的钱,这个结是解不开的,教育也是这样。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可以独占鳌头?就是因为在欧洲政府管得很死,而美国是靠竞争,各层次的大学分开,有州立的、市立的,还有私立的,各种类型的大学,研究型的和非研究型的都分开。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分不开层次。
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一定要本着推进竞争机制、废除政府管制这样一个方向往下走,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向走,无论怎么修修补补,可以把学费都免了,我保证会越来越糟糕。
【相关链接】
国外高校咋收费
德国:大部分公立大学不收学费,收学
费的大学一般每学期只有500欧元。
英国:欧盟成员国学生,1000—14000欧元/年;来自其他国家学生,10000—35000欧元/年。
意大利:430—3000欧元/年
奥地利:欧盟成员国的学生,720欧元/年;来自其他国家学生,1450欧元/年
荷兰:1500欧元/年
法国:公立大学约150—420欧元/年,私立大学约5500欧元/年
芬兰:3500—12000欧元/年
瑞士:1200—5000欧元/年
日本:国立大学约3900欧元/年,私立大学约8000欧元/年
韩国:公立大学约1400欧元/年,私立大学约2500欧元/年
美国:公立大学约3500欧元/年,私立大学16000欧元/年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很多大学都有健全而完备的奖助学金制度,只要成绩好,学费通常不会成为问题。
建设成本大科研经费高部分高校资不抵债
“近年来,学校建新校区,增加教学设备,提高教职工工资,花钱地方太多了,但国家财政拨款又有限。目前,省属高校基本都背着高额贷款甚至债务。”山东一所高校的老师透露。
部分高校行政机构庞杂,行政开支大。一些学校追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豪华校园、景观大道,铺张浪费。此外科研经费浪费惊人,经费使用缺乏有效论证和监管。这些都成为很多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提起我们学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哪位名教授,而是花了几千万修建的校门。”某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说:“学生宿舍和自习室条件没见多大改善,教学楼、办公楼却越来越华丽,还新建了一个挂着‘学术交流中心’的高级酒店。”
知情人士透露,少数高校甚至资不抵债。学校发展困难,只能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来维持日常运转,按期偿还本息压力大。
教育部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收费的标准按学校年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确定,也就是说要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收取学生的费用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
可是另一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至1997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年均增长在20%以上,但同期国内居民人均收入涨幅不足6%。2000年,全国高校收费大都达到了5000元以上,而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仅为585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210元。无疑,高校收费改革就好像高校扩招的情况一样,步伐迈得太快,问题开始显现。
学费可以涨,上涨幅度要合法合理
“一所运行合理的大学,其经费来源应该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学费、社会捐助和学校创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但中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中,社会捐助和高校创收很少,运转主要靠政府和学费”。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但有专家指出,尽管政府逐年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客观上仍不足以应对,因此很多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就成了校办企业和学费。
针对学费上涨引起的争议,教育部8月21日作出回应,称目前高校收费水平“基本在城乡居民可承受范围之内”。对此有媒体人评论:学费未必不可涨,只要合理合规;教育部未必不可辩,但要有理有据。上海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也说:“当务之急要确定学费占培养成本的合理区间,上涨幅度要规范合理,莫让学费上涨攀比。”
专家指出,合理的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科学的奖助学金分配机制、公开透明的审计标准等,都是“涨学费”之后高校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让“涨学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行,才能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合理适度提高学费的同时,高校应该同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建立合理的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高校内部要健全财务约束机制,有效规避高债务带来的风险。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