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昌乐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潍坊新闻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昌乐县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弱势群体第一”理念,以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为平台,将镇街70%以上的工作力量下沉到社区,全天候、“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吃住在社区◆工作在社区◆服务在社区

潍坊新闻网5月28日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昌乐县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弱势群体第一”理念,以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为平台,将镇街70%以上的工作力量下沉到社区,全天候、“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管理转型服务。针对镇街原有的工作片模式人手“捉襟见肘”、重管理轻服务、跟不上群众服务需求等问题,昌乐县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一次性撤销镇街80个工作片,重新规划为103个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行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模式,更多地承载政府延伸到农村的公共和社会化服务。指导镇街以新型社区为基本单元,设立社区党总支(党委),党总支(党委)成员一般设5-9人,成员由社区覆盖的村、企业、“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组成,书记全部由镇街科级干部担任,统筹推进辖区内各村“三化”进程,实现有机衔接、相互融合。

镇街工作力量“沉到底”。该县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10人的配备标准,推动镇街机关干部“分流”,除维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下沉到社区,吃住在社区、工作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全县共下沉镇街机关干部1123人,占镇街在职在编干部的79%;每个社区平均有11名工作人员,是原先工作片模式的4.2倍,初步形成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的生动局面。今年1-4月份,全县农村社区共受理服务事项46900多件,一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86.1%和98.1%。

为民服务真正“落地”。该县以社区规范化运行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保障服务“落地”。在经费保障机制上,实行镇街财政拨付为主、县财政补助为辅,为社区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并积极改善社区办公、食宿条件,让机关干部住得下、靠得上;全县统一采购200多辆新能源便民服务车,每个社区配备1-2辆,为社区开展工作、上门服务提供便利。在部门包靠机制上,组织94个县直部门包靠农村社区,下派75名优秀干部到社区或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县直机关资源、人才、信息向农村社区流动。在工作督查机制上,实行“1+1”督查,包靠镇街的一名县级领导作为督查第一责任人,落实一个县直部门为督查责任单位,每月督查一次,今年1月份,每个县级领导都到包靠镇街逐个社区调研走访,撰写调研报告,印发全县交流。在考核评价机制上,把社区运行作为镇街科学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两次集中检查,每个镇街随机抽取1个社区检查运行情况,相互观摩学习并集中评议,同时,制定农村社区党组织服务考核办法,采取镇街自评、县复评的方式,奖优罚劣,树立鲜明的服务导向。(郑洪兴高伟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服务 群众 昌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