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诸城探索校企合作方式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潍坊新闻网

近年来,诸城市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校企合作,拆除“围墙”办学,主动接轨市场,实现双向培养、同步就业,校企合作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极大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潍坊经济学校开展分段切块工学交替实习,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专开展了5个批次的工学交替探索,受益学生达到600多人。

原标题:诸城探索校企合作方式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

诸城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全面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

潍坊新闻网12月28日讯 近年来,诸城市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校企合作,拆除“围墙”办学,主动接轨市场,实现双向培养、同步就业,校企合作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极大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订单教育式。该市面向市场,按需办学,按就业需求设置专业,配置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有效地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潍坊经济学校通过与市场对接,与企业联姻,福田、希努尔、惠发、外贸等知名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就像企业的生产线一样,该校源源不断地有“产品”流向我市各大企业,年平均接待用人单位30家,连续八年毕业生安置率达100%,其中30%的毕业生工资在3000元以上,60%的毕业生工资在1500—3000元之间。

冠名培养式。诸城市引进、创新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山东省首创企业专业冠名培养。潍坊市经济学校和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2所中职学校先后与福田汽车、得利斯集团等近30家企业开展专业冠名培养合作,签订“冠名培养协议”。冠名班的新生填报志愿时就知道自己服务的企业和工种,带着问题去学,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冠名班的好处就是优势互补,企业有先进设施、设备,学校有专业师资优势,强强联合,争取双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以企业为轴心,让专业课教师在生产一线和就业基地接受训练,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教材,或直接使用企业提供的教材,教师按照企业需求备课,培训和考试的内容来源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企业参与教学规划制订,派专家、工程师、技师和管理人员来校开展讲座,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标准、规范,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用脱节”的矛盾。目前,该市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福田雷沃数控班”、“惠发营销班”、“新郎服装设计班”等冠名班级97个,冠名学生5100余人,履行了“学生入校即入厂”的承诺,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上岗慢”的难题。

工学交替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读轮换制,把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去企业实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另一种是半工半读制,学生在企业顶岗劳动,利用工余时间完成学业,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这种模式适应于贫困家庭学生,因为顶岗实习有劳动报酬,可以把这笔收入用于支付生活费,毕业后留在企业,像福田汽车职专招收的桑沙服装班、经济学校招收的新郎服装班,上学期间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潍坊经济学校开展分段切块工学交替实习,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专开展了5个批次的工学交替探索,受益学生达到600多人。

 

职教集团式。该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把企业的理念、战略、需求、文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2011年6月,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和诸城昌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省内外25家数控装备企业共同组建了“数控装备产学研一体化联盟”。运用这种模式培养近2000名毕业生,其中1500多人已从生产岗位成长为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20余人成长为企业高管。2012年,福田汽车职专牵头联合3家职业学校和15家数控设备制造、应用企业,组建集制造、应用、培训于一体的“诸城市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拓展成员学校的办学空间,成员企业全过程参与学生培养。截至目前,各成员学校先后派出教师260人次到成员企业顶岗实习和专业提升,邀请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171人次走进校园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为成员企业改造数控设备132台,解决技术难题上千个,成功举办2013年、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模具制造技术技能大赛,促进了成员单位专业发展和数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企中校、校中企”式。诸城市大力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把相关产业领域的高端企业悉数纳入,使职业院校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结合我市汽车制造业、服装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先后与诸城海韵公司成立汽车电子研发公司,与诸城昌达机电公司成立了昌达机电研训中心,与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惠发商学院”,在企业设立校外教学区即“企中校”,在学院校内教学区设立生产线即“校中企”,着力构建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车间与教室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资源充分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校中企、企中校”合作运营模式。这些公司给学校提供生产设备、材料及产品说明,学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力,组织学生从事食品、床饰、服饰用品和毛绒玩具、汽车线束装配、零部件加工等,为学校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摸清产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选拔、聘请专业师资及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数控机床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100多个一体化教学模块,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和“拳头”专业。

诸城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尽管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但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形式来看,许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等,合作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今后他们将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促使职业院校、企业建立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改变评价方式,引进企业等第三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从而形成职业、产业、就业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