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慈欣:科幻小说是国家发展的体温表


来源:新华网

近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项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桂冠第一次被亚洲人摘取。

原标题:[新华访谈]科幻作家刘慈欣如何回答网友那些脑洞大开的提问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袁晗汪 徐秋林 李竺梦) 近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项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桂冠第一次被亚洲人摘取。得奖后的生活有没有被改变?创作的角色最喜欢谁?还在发电厂上班吗?《新华访谈》记者搜集了网友们“脑洞大开”的提问,专访刘慈欣。谈《三体》,谈创作,谈科幻。

《三体》作者刘慈欣照片系本人提供

假如重写《三体》……

[新华访谈]:到目前为止,对哪一部更满意呢?假如重写《三体》,有没有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刘慈欣:我觉得每一部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也有它的缺陷,我觉得每一部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一个作品既然写出来了,就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了,是读者的东西,所以我没有再完善它的打算。

[新华访谈]:为什么《三体》这三部书从叙事的角度来讲有那么大的不同?

刘慈欣:这可能是看故事内容的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对应不同小说的结构。第一部的故事时间跨度不太大,是有关人一生的有一个跨度。第二部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有400多年,就要不断闪回,再用第一部的结构就比较困难。第三部的时间跨度就更大了,而且更复杂一些,所以每一部的结构都是由它的故事决定的。

[新华访谈]:您创作了那么多的作品,最喜欢哪个角色呢?

刘慈欣:角色我没有喜欢的,作品中的角色只是讲故事的工具,我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

叶文洁(张静初扮演)在红岸基地内日常工作游族影业提供

国内科幻市场养不活这么多科幻作家

[新华访谈]:中国自清末就出现了科学小说,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您认为科幻小说与社会发展是怎样的关系,科幻小说的存在有什么价值?

刘慈欣:科幻小说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体温表,这个特点是其它类型文学里没有的。比如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其它类型的文学也能产生很经典的作品,像当年俄罗斯不是最先进,却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学经典;现在的南美也有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样的作品。但是科幻不一样,一个落后的国家或民族,它的科幻不可能繁荣,它繁荣的地方肯定是一个强国,一个兴盛的国家。比如说科幻在英国诞生,发展的阶段正好是英国建成日不落帝国这一个上升的阶段。但是随着英国的衰落,科幻的中心立刻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科幻在美国的30-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这个时候正好是美国国力上升成为超级大国的阶段。所以科幻文学的繁荣标志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三体》获得的雨果奖是科幻文学的最高奖,这个只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还是不够的,它可能还反映了我们国家国力的强盛,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上升。

[新华访谈]:科幻文学是不是适合很小的孩子接触?

刘慈欣:科幻文学有很多种风格的作品,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有些适合很低龄的孩子看,有些当然不适合。

[新华访谈]:您对于一名初涉科幻的写作者,有什么建议吗?能推荐几本您认为不错的科幻书吗?

刘慈欣:我最大的建议是把科幻作为一个业余爱好,不要专业写科幻,因为国内的科幻市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科幻作家,要专业去写的话会面临很多困难。科幻创作本身本身我提不出什么建议,因为文学创作是一个自由度极大的事情,怎么写小说很难去教给别人,这是一个存在很多变数的事情,创作和个人特点、个性都有很大关系。

推荐的书籍像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还有弗诺·文奇《深渊上的火》、《天渊》等等。

寻找外星人会遭到“黑暗森林打击”吗?

[新华访谈]:今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了距离地球1400光年外的天鹅座小行星Kepler452b。面对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有网友说,根据您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地球面临危险,应该立即停止寻找外星人。对于寻找外星人这个能持续撬动公众兴趣点的话题,您是怎么想的?

刘慈欣:我不是介意寻找外星人,我是不建议以暴露自身存在的方式去寻找外星人。寻找外星人肯定是要进行的,但是我们应该以不暴露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可以只监测、倾听,不向外发送信息。主动向外太空发送暴露自己位置的信息是比较危险的,但是我们只监听的话应该问题不大,这个我是支持的。

[新华访谈]:作为一个科幻字小说家,您想象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

刘慈欣:科幻其实没法预测未来,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我想象的未来是多种可能性的:最好的,不好不坏的和最糟的。每一部小说里写的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第二个小说里是另一种可能性,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哪种最终会成为现实,不是科幻小说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未来学和严肃的科学研究来解决。

最好的可能性当然是人类走出地球,在太空中扩散,在太空中建立起无数个文明社会,这样就获得了一个生存的保证,其中一个世界毁灭了,别的世界还存在着。最糟的可能性就是我们在地球上一直呆下去,直到地球灭绝。地球上最终所有生物都会灭绝,人类也不例外,如果你不走出地球,就是最糟的。当然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些不好不坏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很多,但最终,我不知道哪个会成为现实。

《三体》作者刘慈欣照片系本人提供

供职的发电厂关门了,现在赋闲在家

[新华访谈]:您得奖之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刘慈欣:我觉得没什么改变。可能外界的电话,采访比较多一些,现在好像也没有太多了,其他没什么改变。

[新华访谈]:女儿过您的作品吗?她对科幻感兴趣吗?

刘慈欣:孩子现在15岁,上高一。我也没有刻意去引导过,她对科幻方面的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应该也没有读过我的作品,即便是读过也很少。

[新华访谈]:您现在还在阳泉发电厂上班吗?

刘慈欣:我在的发电厂关掉了,现在没有上班。

[新华访谈]:现在是专职的搞创作吗?

刘慈欣:还不算专职吧,在家呆着吧,以后怎么办还不太清楚,还没有

[新华访谈]:当时是怎么开始走上科幻写作道路的?

刘慈欣:我看的第一本科幻书是父亲买的,大概是50年代的书,但是,我家并没有喜欢看科幻这方面的背景。60、70年代,我从爸爸一个旧书箱子里无意中拿出来看。他不是专买科幻书,50年代时他买了很多的书里面夹杂着那么一两本科幻方面的书籍。

[新华访谈]:所以自己翻着翻着就慢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刘慈欣:对对对。我就是科幻迷,喜欢科幻,读的多了就走上这条路了,其实,任何一个科幻迷读的书都是一样的。全世界的科幻作家就那么几个人,最早读儒勒·凡尔纳,后来是乔治·威尔斯,再后来大量科幻作品涌入中国后,读的比较新的作家作品,像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奥威尔等等。

[新华访谈]:您经常会从哪些地方得到灵感启示?

刘慈欣:因为科幻和现实主义文学不同,它一般从生活中能得到的灵感比较少,我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是从阅读中得到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刘慈欣 海因莱因 科幻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