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俄籍长孙:家族故事是中国历史一部分
2015年01月08日 15:55
来源:广州日报
在2015年迎来花甲之年的新广州人、刘少奇的俄籍长孙刘维宁,已经来穗8年,依旧活力充沛地工作。对于身份认知与“红色家族”的责任与荣耀,俄文名阿廖沙的刘维宁爱说,“中国是爸爸,俄罗斯是妈妈”,他希望为中俄友好交往贡献一己之力。
自己开车上下班
听得懂简单粤语
冬日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珠江新城一间办公室里,气派的办公桌上摆着中、俄两国迷你国旗,穿着红色毛衣的阿廖沙先生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很多中国人知道阿廖沙,是从高尔基著作的《童年》,从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那句“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天一亮他就笑了”开始的。
人到中年才有中文名
对这位现年60岁的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这个俄罗斯常见名字包含了中国的乡土与俄罗斯的亲切。
阿廖沙说,他的俄语名字是阿列克塞,阿廖沙是这个名字的昵称。在俄罗斯,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是这么叫他。而在更早前,他和姐姐还有中文小名。他叫辽辽,代表辽宁。姐姐索菲亚小名苏苏,代表苏联。阿廖沙和索菲亚实际上是“辽辽”与“苏苏”在俄文中的对应。这是阿廖沙先生的爸爸、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在33岁前回国为他们姐弟俩起好的。
直到38岁回到中国后,阿廖沙才有了中文名字——刘维宁。刘是家族姓氏,维是辈分排行,宁的意思是他的性格比较宁静、安稳。这是来中国后,刘少奇的女儿、在前苏联有过留学经历的刘爱琴帮忙起的新名字。现在,更多人知道刘少奇长孙的名字依旧是阿廖沙。
首次出差中国就是来广州
在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中,父亲在他3岁时回到中国,从此天各一方,他和姐姐跟随母亲在前苏联度过了缺少父亲角色的童年、完成了高等教育,人到中年仍供职于前苏联的航天局。
命运的奇妙在于未知。阿廖沙没想到,后来第一次到中国因公出差会是去广州。在广州,他渐渐有了一些朋友,有了留下的想法。
对阿廖沙来说,时代也没有辜负他。世界是平的,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更加便捷迅速,亲人间再也不用承担分离之苦。他的妻子冬妮娅十分支持他回中国的决定,两个子女陆续来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孙女在广州出生。
在中俄之间从事经商活动
现在,阿廖沙主持着一个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工业企业家之间开展业务的联合会,在中俄之间从事经商和促进中俄友好的社会活动。
他住在广州番禺,一年中基本上选择留在中国生活,最熟悉的中国城市就是广州。
早在2007年,阿廖沙就考取了中国的驾照,自己驾车上下班,对广州及周边的道路了如指掌。在广州,他有自己喜欢的景点和公园、广东菜和餐馆;知道哪里能买到实惠的物品,能听懂诸如问候和数字在内的简单粤语;见证了广州地铁线路的扩展,目睹了广州塔的建成;更开玩笑说体会到了番禺的最大变化——“车越来越堵,万达开业了”。可以说,阿廖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广州通”。平时,他和太太还会去支持恒大排球队的比赛。2015年春节,他会在广州过年。2月2日,他将迎来和妻子的35周年结婚纪念日,他打算送上一大束鲜花。
2014年是俄罗斯卢布暴跌和经济陷入困顿的一年,这影响到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但阿廖沙自信地说:“这不会终止我们的业务。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俄罗斯尽快渡过这次危机,中俄之间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话
“喜欢广州妻儿孙女都在这里”
广州越来越美,以前我们刚来时,小区里只有我们一家俄罗斯人,现在已经有20多家了。”
广州日报:中国那么大,为什么选择在广州生活工作?
刘维宁:我第一次回国就走了大半个中国。到我决定从事促进中俄关系的工作时,第一次公差来广州小住了一段时间,渐渐有了一些朋友,慢慢觉得广州挺好,就这么留了下来。我非常喜欢广州的气候,“花城”绿意盎然,广州人非常热情,而且我特别喜欢吃海鲜。
广州日报:最喜欢去哪逛?
刘维宁:会爬白云山、去宝墨园、去从化泡温泉。
广州日报:家人在忙什么?
刘维宁: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在暨南大学学的中文。中文讲得比我还好,儿子和我一起住。儿子经常在广州帮助我,很少去俄罗斯。我女儿住在莫斯科,不时会来中国出差。
我和太太现在一整年都在中国,只有几周会回俄罗斯。大部分在中国的时间都是在广州。
广州日报:可以说广州是您最熟悉的中国城市吗?
刘维宁:我2007年的时候就拿到了中国的驾照,每天都开车,周边的路都很熟悉。
广州日报:在广州住了八年,觉得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刘维宁:刚来时,广州地铁只有4条线,现在有很多条线。广州塔也建起来了。广州兴建了很多路和桥,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广州工作、居住。以前我们刚来时,小区里只有我们一家俄罗斯人,现在已经有20多家了,我们经常交流聚会。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会来到广州生活居住,广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城市。
广州日报:您如何向俄罗斯朋友介绍广州?
刘维宁:以前俄罗斯人了解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比较多。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来中国四次,第五次是来广州,我带他们去越秀山、陈家祠、珠江夜游,通过这些历史名胜和风景区给他们展示广州,介绍风土人情。后来我朋友说,来了中国四次都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这次才了解了中国。我很爱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展示和介绍让我的所有朋友也喜欢中国。
“家族故事是中国历史一部分”
第一次回国见到王光美奶奶,用中英俄三语交流。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我的祖国。”
广州日报:第一次回中国是怎样的情景?
刘维宁:1993年来中国去了很多省份旅游,首先去的是湖南,参观爷爷(刘少奇)出生的地方,也来了广州和深圳。回中国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惊,因为和许多俄罗斯人以前想象的中国不太一样。中国变得美丽而现代,这促使我萌发了帮助中俄更加紧密交流的想法。
广州日报:见了哪些家人?
刘维宁:第一次回中国见到很多亲戚,刘爱琴姑姑介绍了很多亲戚。刘爱琴姑姑以前见过,那次是王光美奶奶组织的大型家庭聚会;奶奶热情接待了我;因为我不懂中文,爱琴姑姑帮忙用俄文翻译;王光美奶奶英文非常好,所以就用中文、英文、俄文三种语言一起交流。
广州日报:还记得见王光美女士的情形吗?
刘维宁:当时我对很多中国的事情知道得很少,只知道那个老人家是奶奶,是我爷爷的妻子。见到她时,我都是中年人了,但还是很感动,因为王光美奶奶对我非常亲切,她拥抱我,跟我说很亲切的话。
广州日报:你如何描述自己的身份?
刘维宁:从我的教育背景和性格来说,我更认可自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宅男”。我更喜欢学习技术。以前我在前苏联航天局研究火箭技术。现在在中国的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二阶段,从事社会性的工作比较多。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我的祖国,中国是爸爸,俄罗斯是妈妈。
广州日报:你怎么向自己的孩子、孙子介绍刘少奇?
刘维宁:我会跟他们讲述刘氏家族的历史和我的经历。我觉得,我们家庭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和中国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广州日报:上次回湖南,您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后代见面,你们见面一般聊什么?
刘维宁:我们会谈论很多不同的话题,没有忌讳和秘密。
“我不想利用关系去解决问题”
和我打交道的人都是中俄官员和政要,他们对爷爷比较尊重,即使没有特意提起爷爷,大家态度也是很好的。”
广州日报:您父亲是30多岁时回国的?母亲独自把您和姐姐养大?
刘维宁:爸爸妈妈非常爱对方,也非常尊重对方的选择。妈妈很明白,回国对爸爸来说很重要,而且他们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分开,最初的计划是妈妈稍后会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中国去生活,只是后来没有能按计划去进行。
广州日报:母亲后来有回中国吗?
刘维宁:大概是1993年她才有机会回到中国。她去了北京,那时候是爱琴姑姑去接的她。
广州日报:在前苏联生活的时期,父亲不在身边对你成长有什么影响吗?
刘维宁:父亲不在身边在当时的苏联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因为在二战后的苏联,许多家庭里爸爸这个角色是缺失的。妈妈一个人带大我们两个孩子,非常困难,但她还是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我和姐姐都受过高等教育。
广州日报:你是什么时候得知自己的身份的?
刘维宁:妈妈在我小时候就告诉过我,爸爸是中国人,是刘少奇的儿子;但因为那时候年纪比较小,我对这种身份没有特殊感觉。
广州日报:现在刘家第三代有多少人?经常见面的有哪些?
刘维宁:我的何宝珍奶奶这一支就有8个人。我们经常联系。但在广州居住的就我一个人。
广州日报:您喜欢别人叫你刘少奇的孙子吗?
刘维宁:在中国,很多人总关注我是刘少奇的长孙,其实这让我自己很不好意思。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一开始不知道的人获悉我的身份后会很感兴趣,他们很尊重也很怀念我爷爷。我自己觉得非常骄傲和激动。
广州日报:你的身份对您在中国经商和从事社会活动有帮助吗?
刘维宁:和我打交道的人都是中俄两国的官员和政要,他们对爷爷比较尊重,即使没有特意提起爷爷,大家态度也是很好的。在中国,我不会通过亲戚帮忙来解决个人的问题,不想利用关系去解决什么问题。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