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开明开放开拓 迎接中国“旅游+”时代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界、超越阶层、超越种族、超越不同宗教信仰、超越不同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形成旅游休闲一体化。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为优化休假安排,更好适应职工和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落实带薪休假,要求各地政府制定落实带薪休假的实施细则。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这一系列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普遍欢迎。为适应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需求,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开展了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下一步将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支持景区和城市发展旅游演艺,丰富旅游者晚间休闲生活;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

推进旅游+新型养老。老年旅游是新兴旅游市场。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居民超过1.6亿人,到2020年将超过2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旅游需求大幅上升,旅游消费潜力巨大。针对当前老年人旅游产品少,服务不规范,异地医疗费用结算和商业保险不健全等问题,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养老旅游项目支持,鼓励民间资本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合作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老年旅游需要的商业保险产品。进一步维护好老年人旅游合法权益,解决老年人旅游后顾之忧,激发老年人出游热情。

推进旅游+健康养生。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旅游方兴未艾,正在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特别对境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局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城市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完善标准,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更有效地走向世界。

推进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种类少、品质低、特色不够,一直是我国旅游要素中的一个短板。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消费只占24%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为提升旅游购物水平,推进中国旅游商品特色化发展,增强市场吸引力,国家旅游局今年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奖赛等,正在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创意支持力度。下一步,将推进旅游商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新型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龙头旅游商品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提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旅游商品进入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的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适当增加口岸入境免税店相关工作,扩大境内消费。

(三)热点领域:推进旅游+,实现重点突破

推进旅游+互联网,用信息化武装旅游。互联网正在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改变着旅游组织方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方式。围绕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景区电子门票管理导则标准,启动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近期将举办“旅游+互联网”大会,支持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探索,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应用;会同有关机构发行实名制国民旅游卡,落实法定优惠政策和特惠商户折扣;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等政策,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推进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乡村旅游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我们将开展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推介行动(1千个乡村旅游模范村,1千个乡村旅游模范户、1万个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万家金牌农家乐);继续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从2014年到2020年计划培训6000名村官;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规划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李克强总理指出“高手在民间,破茧可出蚕”。乡村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特别适合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批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实现了发家致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技术人员落户乡村,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的资源优势、旅游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开展创作创业,在全国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国家旅游局今年推出了首批20家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旅游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各地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建设相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完成好三年引导和支持百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在旅游业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有条件的旅游地进行创作创业,使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地。

推进旅游+外交,形成旅游外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旅游作为增进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外交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实践表明,旅游外交具有很强的弹性,灵活多样,植根于民众。在双边关系良好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加速器;在双边关系不畅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改善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在双边尚无正式外交关系时,可以先行开展旅游交往,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过去由于我国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小,使得我们很少从大外交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入出境旅游。现在每年我国近2.5亿人次的入出境市场规模,已成为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成为新阶段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抓手。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自觉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努力开创旅游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各地旅游+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旅游+”的优先领域重点突破。

三、 “旅游+”, 为什么?

“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要推进“旅游+”?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一)“旅游+”:时代赋予旅游业的新使命

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快更好的黄金期。国际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现在一到黄金周、节假日,许多景区、景点拥挤不堪。无疑,这还只是中国人大众旅游时代的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超过2.5次,旅游市场规模38亿人次;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我国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将有明显提升。2050年,我国成为初步富裕型国家,实现从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我国旅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旅游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实现旅游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品质化。

今天的旅游+,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新常态需要转换创新驱动,需要找到新引擎。旅游+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旅游 房车营地 文化创意产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