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微信支付借“红包攻略”逆袭支付宝


来源:证券时报

正由于社交属性这块短板,支付宝先推出的红包功能被后来者微信抢了风头伴随着微信“红包”功能短期内迅速走红,一则“微信支付用户数赶超支付宝钱包”的传闻搅动了支付市场,虽然传闻有点夸张,但微信利用社交属性

正由于社交属性这块短板,支付宝先推出的红包功能被后来者微信抢了风头

伴随着微信“红包”功能短期内迅速走红,一则“微信支付用户数赶超支付宝钱包”的传闻搅动了支付市场,虽然传闻有点夸张,但微信利用社交属性优势“逆袭”支付宝的强大攻势已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抢红包带动绑卡客户

周一晚,微信上开始流传一则消息,称凭借最近推出的嘀嘀打车和“新年红包”功能,微信上绑定银行卡的用户量已超过了支付宝钱包的1亿个。该消息还提到,微信团队预计春节后用户量将翻倍。不过,该传言很快被澄清。昨日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吴毅表示:“(突破1亿的传言)这个传的太夸张了,微信红包只是春节期间应景的小产品,微信支付还很年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记者随后向腾讯方面询问微信支付实际用户数,得到的回应是“暂时没有最新数据能透露”。微信支付功能在去年8月5日上线,开通100天后(即11月20日左右)就有市场消息称其用户数已达2000万,至今已过去了2个多月时间,最新数据成第三方支付业界关注焦点。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分别为腾讯和支付宝推出的手机移动端支付产品。为了“诱导”微信用户绑定银行卡成为支付用户,自年初开始,腾讯陆续启动了数次优惠推广活动:先是1月10日推出的嘀嘀打车车费减免活动,接着1月15日晚理财通上线试运行,更关键的是,1月25日上线的微信新版本中加入了“红包”功能,掀起了一阵“红包热”。

“我从27日到28日共获得50多个红包,大多是从微信群里‘抢’来的,最多的是200元,最少的2分钱。”昨日一位沪上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我自己发出去的也有10多个。”

在两天的时间里,微信“红包热”呈现出惊人的扩散力,微信支付用以逆袭竞争对手支付宝的“红包攻略”已初露锋芒。吴毅表示,红包功能受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春节将至,用户对红包有心理需求;二是微信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交属性;三是“抢红包”流程的设计增加了娱乐性,提高参与度。

记者发现,微信“发红包”的原理确实能引导新客户绑卡,其典型应用场景是:用户先选择红包个数及发放总金额,再通过微信支付发放到微信群中,群成员点击红包,便能获得随机分配的金额,这相比“一对一”的派红包方式,参与度更强。最终客户还需要关联银行卡才能入账。上述银行分析师称,有的群用户“抢”到红包后,起初不懂怎么入账,在群里好友的指引下也完成了绑卡,甚至还反过来又向群友“派红包”。

对此,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指出,“发红包”功能很好地融合了社交和支付元素,对于微信新增用户有很大帮助,但他又称,毕竟微信支付起步较晚,能否赶超支付宝仍有变数。

支付宝社交属性偏弱

实际上,早在微信红包功能上线的前1天,即1月24日,支付宝的手机软件支付宝钱包就上线了发红包的功能,并称上线第一天讨红包的用户达到7.9万,共发出22万个红包。不过,正由于社交属性这块短板,支付宝先推出的红包功能被后来者微信抢了风头。

“微信支付的社交属性的确是优势,至于能否借红包短时间内超越对手,这一点我认为不可能。”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宝内部人士说,“支付宝钱包账户数增长也很快,估计截至目前应该比11月公布的1亿增长了20%左右了。”

上述支付宝人数还表示,支付宝很早就启动了移动支付战略,目前的应用场景包括淘宝和天猫的移动端、公用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余额宝、打车等等,而且从去年底至今还推出了声波支付、扫码支付等新技术,“就算暂时超越了对手,微信支付还需增加应用场景并形成客户黏度,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王维东则认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前者是社交软件下的一项快捷支付功能,而后者由于设置了资金账户,用户使用软件纯粹是为了支付,金融属性更强,因此对安全性的考虑更多,操作相对复杂;未来谁能在这场移动支付战中胜出,最终取决于应用场景的拓展速度。

前述支付宝人士表示,继全国主要城市的几家便利店商户接入支付宝钱包之后,几家区域性的超市商户也在和支付宝接洽,未来支付宝的应用场景将大大丰富。

不过,腾讯财付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微信定位于生活平台,因此先引入了银行、航旅、品牌等公众账号,再加入支付功能,未来将建成一个商家和用户互动、用户和用户互动的闭环生态圈,不仅仅是支付,很多需求都能在微信上完成。

另一位不属于支付宝及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则表示,这次微信“抢红包”带来的效应有些出乎业界意料,估计热潮过后,微信会利用该案例吸引其他商家开通微信支付,拓展速度将大大提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初晓芳]

标签:红包 逆袭 支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