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三科纳入高考总分
2014年12月17日 17:54
来源:青岛新闻网
教育部:自选三科纳入高考总分我省:只看高考核心提示今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的大幕,昨天,教育部再次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自选三科纳入高考总分我省:只看高考
原标题:教育部:自选三科纳入高考总分 我省:只看高考
核心提示
今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的大幕,昨天,教育部再次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意见》),为招生制度改革进行配套,《意见》明确将艺术、体育等所有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并对3科成绩入高考总成绩做出了说明。
学业考选三科计入高考成绩新政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意见》中的这一条目应是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有了实质性的关联。
【我省做法】
之前我省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界定只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的水平考试,是反映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课程管理、评价和监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认定的基本依据,是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等院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目前,我省高考录取时只看高考成绩,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没有关系。
【解读】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这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据介绍,为便于选考,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保证信息透明、对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安排。
对于已经确定了3个选考科目的学生,教育部要求各省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青岛15中校长孙睿认为,我省高考已经取消了文理分科,但普通考生还是被分为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两类,此次教育部提到“将来考生可以从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的界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将来的人生规划选择学科学习,这是高考改革的一大突破。
学业考成绩按比例分等级新政
此次《意见》明确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改革旨在打破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意见》规定,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我省做法】
我省现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A、B、C、D四个等第和实际分数记录,按等第公布。原则上成绩达到试题总分数的90%(其中思想政治、语文达到85%)及其以上者,记录等第A,达到75%至89%(其中思想政治、语文达到75%至84%)记录等第B,达到60%至74%记录等第C,59%及其以下记录等第D,D为不合格等第。
【解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它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级一般分五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
青岛17中校长安伯贞认为,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式有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只能逼着自己学。”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另外,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综合素质入档案分数不再是唯一综合素质评价将影响高考录取
在国务院出台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意见中,将来影响高考录取的有三个因素,分别是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昨天,教育部同步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评价意见》)。
综合素质关注五个方面
《评价意见》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并且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查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再如在艺术素养方面,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针对现行考试招生制度下的‘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中学阶段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分析,同时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世洁说。
素质评价可操作性更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要求,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但这些要求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把握。为此,《评价意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考查、可以比较的。
确保评价真实可靠
到了需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社区就会涌进需要填写证明、盖章的学生和家长,因此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真实性是这一举措的关键。岛城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和“集中突击”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往往由教师“突击”完成,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得到充分展示,对高校录取招生的参考意义有限。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社会上的各种担心他们已经考虑到了,因此要求各学校在评价程序上,突出写实记录、公示审核等,要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并以事实材料为佐证,做到有据可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审核并签字。学校最后审核把关。同时,提出要建立健全四项监督制度,即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记者臧旭平)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