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潍坊成功创建文明城市 身边文明成新常态


来源:潍坊日报

潍坊义工、鸢都义工、雷锋车队等一个个志愿服务队伍,让人们见证了潍坊蓬勃的志愿者力量,成为潍坊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去年8月份,高新区健康东街社区志愿者队伍里的小小队员们来到联运家园,清扫小区卫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主动帮助老人提菜篮……

原标题:潍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身边文明成新常态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全市920万市民的一份荣耀!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对潍坊十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孜孜不倦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潍坊人的极大褒奖。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既是一个城市的品质、气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全体人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精神洗礼。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更要靠民。创建过程中,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凝聚起了持续不断的全民创建合力,全市920万人民共同奏响了一曲雄壮有力、气势恢宏的创建文明城市大合唱。

全民齐参与,共同描绘出了文明城市建设最美风景。全民创建,拨动着潍坊城市的精神脉搏,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是我市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表现,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

人民创建为人民

任何一个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有着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撑。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来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活力与文明程度。而创建文明城的成功,取决于广大群众的表现;创城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广大群众的参与程度。在这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动员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民生和幸福工程,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法和抓手,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也赢了人心、民心。

“文明是一种自觉,动力来自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市民纷纷为文明创建点赞。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总要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天蓝水碧空气新、山青林茂风光好”的生态家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有效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解决;着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群众;着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梳理城市环境秩序,提升潍坊发展质量。这些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内涵、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做法,都得到市民广泛支持和赞同,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定基础。

春风化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民参与中行进,市民一方面时刻感受文明创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参与的喜悦。

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杜秀丽有着自己的体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以后,她们社区不但增加了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的内容,还实行了单侧停车,这样拥堵的情况就改善了很多……不少城区老居民更是感同身受,亲眼见证了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前社区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有不少的改变。比如说,以前小区里存在烟头纸屑乱扔、小广告乱贴乱画、车辆占道停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但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这些现象基本上没有了,不仅社区更加干净整洁、居民文明意识普遍提升,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人心齐,泰山移。文明创建为了人民,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文明创建的主体。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量大面广的社区、行业、单位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才真正成就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正是因为社会各界力量的充分调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才获得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创建文明城市,还是对潍坊干部队伍作风的挑战和考验。我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坚持为民务实的要求,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吹响后,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响应,在本职工作中精致细致:药监系统基层干部职工深入各个食品、餐饮企业,挨家挨户查证件、看卫生、核台账;交通系统基层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拉网式整治“黑出租、黑摩的、黑三轮”;教育系统基层干部职工深入各个学校,在大门口、教学楼、餐厅、宿舍楼、操场、宣传栏等醒目处张贴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海报、宣传画;市政系统基层干部职工走遍大街小巷,清理规范户外广告,劝导占道经营;旅游系统基层干部职工在旅游景区人流集中、出入必经的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旅游”、“遵德守礼”提示牌,并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材料……

在工作之余,基层干部积极充当志愿者,义务为城市的文明建设添彩出力成为了一股潮流。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2000余人,每逢休息日都会走上街头疏导交通、深入居民小区清理垃圾;奎文区文化路社区的干部职工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服务事项,编印成《便民服务手册》、《便民服务图册》,并亲自送至每户居民家中;潍城区人民商城社区的“4点半学校”,专门接纳父母不能按时接送的孩子,而该社区干部职工义务当起了“保姆”,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一起做游戏,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的举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为广大市民知晓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千多个日夜的更替,写就潍坊创城行进的脚步。当十年一剑磨过,潍坊从创城中得到了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每一个成员,分享着文明的成果,这座城市,也浸润着文明的滋养。

一点一滴实干“细流”,汇集成了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洪流:环境整洁了、秩序井然了、生活舒心了……城市的文明色彩越来越鲜亮。

十年,文明渗透一座城,这座城市,叫做潍坊!这里的人民,就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者!

“身边文明”成新常态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今天,道德的感动力在潍坊越来越强,文明的气息在潍坊无处不在。

每天,很多社区居民都要在阅报栏看看已是习惯。他们说,有时只是为看一眼上榜的“潍坊好人”。常态化评选发布“潍坊好人”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潍坊好人”的动人之举,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感动和感悟。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就是建设精神,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植于人们心中,外化于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锲而不舍的文明创建,长期的积累与厚重的铺垫,使潍坊人民在这场创建文明城市的“大考”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成为全民创建大合唱中最动听的一个个音符。

开展“修身律己做文明人”,实施“四德工程”,分类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广泛开展“做主人,争先锋,我与城市共提升”主题活动,评选倡树了“身边好人”、“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我市在创建过程中开展一系列活动,从细小处落实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参与活动。

相信市民、发动市民、依靠市民,让文明创建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深厚土壤,激发了群众的无穷智慧,调动了群众积极投入的火热情怀,形成了自觉讲文明、重品行、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文明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常态”.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公共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样的方式既绿色环保又减少了交通拥堵,还会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生态、美丽!”市民李娜告诉记者。为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理念,我市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市区公共自行车项目。自从公共自行车服务推出以来,她就坚持能不开车就不开的原则。

像李娜这样默默无闻、齐心协力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市民不计其数。弘扬社会正能量,从细微处见价值。正是她们坚守内心的执着,承载了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渴望和追求,承载了各行各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胆识和魄力,倾注了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共创共建的汗水和心血。市民素质的提升、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坚持,把创城中养成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把创城中不怕辛苦不怕受累的精神坚持下去,把创城的成果持续惠及市民,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

文明细节成就文明城市。窥一斑而见全貌。了解一个城市的品质,只需要走走这座城市的街道,体验一下这座城市的车站窗口,你便会有一个大致的答案。无论是城市的交通情况,还是车站、机场窗口运行状况,都是城市文明一种最为直接的体现。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交警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既当交通秩序的执法者,又做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延长执勤时间,上路包岗,扎实组织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路面环境,开展了“三轮车、停车场、占道经营、重点区域及行人非机动车”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交通设施进行整修、完善,有效营造了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治理只是创建中专项治理的一个方面。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市的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群众诉求为整改方向,以群众追求为目标指向,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从实处推进,积极发动市民广泛参与,扎实开展了群众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小区、街巷、建筑工地、广场公园评选活动,成效显着,社会反响热烈。

组织市民开展“身边文明”评选活动,将评选范围在中心城区的基础上扩展到8个区(开发区),利用3个月的时间接受群众投票,最大范围扩充信息渠道,充分倾听群众意愿。活动期间,收到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小区400多个、街巷100多条、建筑工地60多处、广场公园50余个以及各类有价值信息1500余条。

潍坊市采取“网上回头看”的方式,将责任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答复在潍坊文明网公布,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社会及时了解活动动向和处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社会反响良好。

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回应百姓关切,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共创、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

志愿者服务打造城市名片

志愿服务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为目标,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以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为载体,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如何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结合潍坊实际,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同时,着力探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全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规范化运作,使“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等成为潍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又一生力军。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更多市民将志愿服务作为自觉意识、主动行为,我市规范了志愿者经常性、项目性招募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并建立完善了《志愿者积分制管理办法》等志愿者服务记录机制和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评选表彰活动等激励保障机制。此外,在重点抓好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基础上,着力搞好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目前,潍坊市至少有16万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角落,每年开展助力文明交通、社区志愿服务、国学公益诵读、就业创业指导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百万人次,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广泛支持。

潍坊义工、鸢都义工、雷锋车队等一个个志愿服务队伍,让人们见证了潍坊蓬勃的志愿者力量,成为潍坊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不只在风筝会、鲁台会等大型活动上有着潍坊志愿者的动感身影,敬老院、交通路口都有着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他们深入生活的点滴,将学雷锋做好事变成了习惯和常态,就像邻家的大哥大姐一样亲切。

“小社区、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是我市文明创建的亮点。我市重视抓社区志愿服务,以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形式,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扩大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去年暑假期间,健康东街社区沿袭传统,组织辖区内学生志愿者们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我为创城作贡献”系列活动,号召社区的小志愿者到多个小区清理垃圾杂物,劝导不文明行为。小小志愿者们为小区环境美化和文明风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去年8月份,高新区健康东街社区志愿者队伍里的小小队员们来到联运家园,清扫小区卫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主动帮助老人提菜篮……

去年12月底,城区福寿东街各路口,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们在寒冬中传递着文明信号:“请您推着自行车通过人行横道”、“请您不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如今,志愿者队伍,成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已是常态化。在这次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供服务60多万人次。

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的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环境秩序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同感、责任感日渐增强,文明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全民创建的大合唱响亮地在潍坊的上空萦绕。

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荣光。在荣光的背后,有辛勤和汗水,有智慧和方法,有动力和责任。我们相信,迈上新台阶,捧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具有特殊意义的金牌,全市上下更会冷静对待荣誉,理智看待成绩,坚持做到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步子不停,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张最具含金量的国家级“城市名片”,这是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责任。

举全市之力,融全民之智,920万人民用如椽之笔书写着城市的辉煌,凝聚着共同前行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中,全民创建的大合唱永不停息,高歌嘹亮。

记者 尹莉莉 骆雁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潍坊 全国 常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