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潍坊百岁老人难舍老屋 承载家族百年记忆


来源:齐鲁网

记者看到,老屋的构造有些“单薄”,外墙底部是石块垒成的,上层是砖头砌的;而内墙下层是砖块,上层是土坯,边缘部位已往下掉土渣了。”谭志贤说,百年流逝,老屋门前的道路几经易名,周围的房子也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钢筋混凝土楼房,唯有老屋没有变过。

原标题:潍坊百岁老人难舍百年老屋 承载家族百年记忆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藏着一处古色古香的小院。房屋虽已老旧,却散发出安详而温馨的气息。12月22日,记者来到奎文区苇湾社区,探访了这处坐落在楼房间的百年老房,倾听有关它和它主人的百年故事。今年101岁的老人梁锡英已在这里度过了近80个春秋,对她而言,老屋承载着他们家族的百年记忆,也见证了她从青年、中年至老年的流逝光阴。在她暮年的时光里,与老屋相守便是最大的慰藉。

23岁嫁来老屋,她如今已是五世同堂

梁锡英与这栋老屋结缘于1936年。满头白发的老人如今依然清晰地记着,那年她23岁,带着父亲准备的老青木桌子、柜子等6件嫁妆,嫁给了比她小3岁的教书先生--老谭,住进了这栋老屋。此后,他们孕育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梁锡英说,她嫁过来时,老屋就盖好十多年了,从老谭的爷爷开始住,到现在他们家五世同堂,历经了七代人,近百年时间。

记者看到,老屋的构造有些“单薄”,外墙底部是石块垒成的,上层是砖头砌的;而内墙下层是砖块,上层是土坯,边缘部位已往下掉土渣了。据梁锡英的儿子谭志贤介绍,老屋的屋顶原先是茅草的,后来才盖上瓦片。老屋一共6间,现在他母亲住着三间,叔叔和婶子住着另外3间,两家人一起生活其乐融融。另外,院外还有四间老屋,全都出租给别人做小买卖了。

丈夫去世早,她勤恳持家带大四个孩子

父亲老谭去世时,谭志贤才9岁。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有文化,曾在原油坊沟小学(现潍州路小学)任职;母亲虽不识字,却给了他们更多的关怀,也教了他们很多人生道理,“我娘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父亲去世早,她一个人靠给别人缝补衣服挣钱,把我们兄妹4人拉扯大,很不容易。”

“我娘现在每个月能领到700元的高龄补助,她早已习惯了住在这里,我们姐弟几个就轮流来陪她住,孙子孙女们也时常过来看望,她不觉得孤单。”谭志贤告诉记者,母亲这一生与老屋荣辱与共,相互守望,已在这里度过了近80个春秋,这也是她始终不舍得搬离老屋的原因。

周边几番更改,她家的老屋始终没变过

“原先门口的街叫棘子沟,后来改成了劳动路,现在叫苇湾二街。”谭志贤说,百年流逝,老屋门前的道路几经易名,周围的房子也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钢筋混凝土楼房,唯有老屋没有变过。2002年9月成立了苇湾社区,如今老屋四周都是楼房,有127栋居民楼。

为何每次改造都没有涉及到老屋呢?谭志贤介绍,最早时潍坊染织二厂在东边盖了一栋宿舍楼,因为用地比较小,只有东边的平房拆迁了,位于西边的老屋没有动。后来,四面八方的居民楼一栋栋盖起来,但200多平方米的老屋依然因为面积较小、地理位置又在路边,没有拆迁。几十年来数次改造,老屋都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抗日时的防空洞

至今保留很完整

这么多年,老屋的外观、构造几乎未变,院内在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防空洞也留存得很完整。“听我娘说,抗日战争时期,我爷爷和我父亲在院里挖了这个防空洞,一共20多平方米,一人多深。我娘说,当时他们曾在洞里住了好多天。”谭志贤指着防空洞说。“老屋这么多年了,我们对它都有感情,尤其是我娘。房子之前漏雨,墙皮也往下掉,我们觉得危险,劝我娘搬离这里,但她一直不愿意搬出去。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明白,她跟老屋感情太深了。后来,我们就把老屋修补了一下,让她安心住在这里。”

老屋外,楼房鳞次栉比。虽然比不上这些楼房的精雕细琢,老屋却在岁月的熏陶下,愈发显得古朴和安详,也把它那个年代的姿态和腔调展示得淋漓尽致。“住着踏实,一辈子习惯了,不想搬。”梁锡英老人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老屋 百岁老人 老谭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