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中国制造
2014年04月11日 13:53
来源:新京报
在华语片里,有一种电影叫做“文艺片”,这是华语电影独有的类型标签,因为在西方从没有叫“文艺片”的类型片。在华语电影史上,文艺片常被认为伴随中国电影而成长,并不断发展变换着它的形式与外延。
【《白日焰火》系列评论之六】
在华语片里,有一种电影叫做“文艺片”,这是华语电影独有的类型标签,因为在西方从没有叫“文艺片”的类型片。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文艺片”是华语电影独有的类型标签。在西方从没有“文艺片”这一概念,先锋如实验电影,或有更多诉求的艺术影片都与华语电影中的文艺片有很大不同。虽然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文艺片与剧情片(Drama)或情节剧(Melodrama)画上等号,但是显然又都不准确。或者说,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去理解文艺片,注定无法找到答案。因为文艺片无法定义,又很难区分,甚至连找准它的外延都很难。
在华语电影史上,文艺片常被认为伴随中国电影而成长,并不断发展变换着它的形式与外延。从早期鸳鸯蝴蝶派、外国文学改编作品对文艺片风格的催生,到《小城之春》为代表的文艺片高潮,都让观众大体形成了一个对文艺片的模糊概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不了情》、《星星·月亮·太阳》为代表的大量香港文艺片则掀起了华语文艺片的高潮,并催生了秦剑、陶秦等很多主攻文艺片的文人导演。其后,由于张彻等阳刚武侠片的兴盛,阴柔的文艺片则转向台湾,并与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剧相结合,形成了台湾风格的文艺片。
而在今天,文艺片的范围更是越来越大,它可以是关锦鹏的《胭脂扣》,也可以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还可以是李安的《饮食男女》。似乎一切与感情、浪漫、情爱相关的影片都可以是文艺片,题材、风格、角色、年代都没有明确的限制,只要主题大体一致,它们都可以是文艺片。
正因为这种模糊的界定,让我们很难真正从影片角度对文艺片做更精确的定义。某种程度上,文艺片更像是基于观众进行划分的。相比武侠片、警匪片,文艺片受众的文化水平会更高,就像我们经常将文艺片与小资、文化等关键词相结合一样。对文艺片的划分,常常不从影片本身做区分,而是从受众角度,它是知识水平更高的观众更热衷的一种类型。这也是与大众的票房电影加以区分,如果说票房电影以追求感官上的享受为主,文艺片则是寻求内心的共鸣。由此,文艺片更像彰显个人文化品位的标签。它是对观众群体的区分,而非对影片本身的界定。
虽然对观众来说,看文艺片是对个人品位的标榜,是值得炫耀的事;但对影片宣传方来说,这却是没法大肆宣扬的事,没有一部院线电影敢自称是文艺片。而当一部影片被定义成文艺片时,无异于站在市场以及主流的反面,与票房说拜拜。“文艺片”成了片方的大忌。
因此,对文艺片的定义更多来自事后界定,是由观感提炼出来的标签。当我们看过一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与主流的视觉片有很大不同,尤其在情感上颇受触动,我们就将之称为文艺片。它不对创作负责,更不与票房挂钩,更多是观众的观影体会。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文艺片。桃桃林林(影评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