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记录泰山最后的挑山工


来源:中华泰山网

泰山挑山工起源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自有了香客游人起就有了挑山工吧。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级,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寺庙、山路维修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

原标题:扁担挑起泰山——记录泰山最后的挑山工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中学课本中《挑山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这段描写也是冯骥才先生留给我们这一代耳熟能详的散文篇章。

泰山挑山工起源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自有了香客游人起就有了挑山工吧。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级,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寺庙、山路维修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无论是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只要徒步登山,沿石级而上,一定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人一根扁担,两端绑满了山顶游人必需的青菜、面粉等生活用品,沿着陡峭的石级,神情坚毅,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奋力向上,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地向上攀登,每天都要来回二、三趟,用自己的双肩和汗水,为游人默默地奉献着。

宋庆明是济南长清区人,今年70岁,矮个子,皮肤黑黝黝的,看起来身体还挺硬朗。印象里,干挑山工的,个子都矮矮的,“那是,扁担压得长不高!”

老宋25岁那年来泰山中天门当了挑山工,当时,从红门到中天门,担着100斤的货大约要走三个小时,能挣到三块钱。40多年来,同伴换了一茬又一茬,不知不觉间,老宋也熬成了坚持最久的人。

“最多的时候,泰山上干挑山工的有200多人,现在就只剩下不到40个人了。” 老宋说,原来的泰山上,小到方便面,大到岱顶上的建筑材料,都离不开挑山工的肩膀。但如今山上建了货运索道,“抢”了他们的生意,大多数挑山工下了山,转了行。

今年60岁的挑山工金玉友告诉记者,如今45岁以下的挑山工已经没有了。“如今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不像我们当年,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扛起扁担,干起了挑山工这份苦力。”老金说,20多岁就开始干这行,开始并不觉得担子很重,但是越爬越累,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子掉下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感觉脚不能落地,第二天都不想挑了,想想还是坚持挑了。

“风吹日晒,春夏寒暑,行走在陡峭山路上,最担心的是雪天路滑。”金玉友说,雪天的时候,还要在脚底缠满草绳防滑。据金玉友描述,在中天门货场,挑山工仍住在1984年垒起来的石头棚子里。没有窗户,没有门,没有电灯,一堆被褥杂乱地堆在床板上,一走进去,黑暗和狭小空间的压抑感迎面而来。挑工们每天的生活,除了行走的山路就是这又小又黑的窝棚了,顶多再窝在床边听会儿收音机。由于长年生活在山上,冬冷夏潮,很多人患有关节炎症、颈椎病。

“现在挑山工的活越来越少,自从泰山桃花源索道开辟了一条专门运送垃圾和货物的货运索道,不少年轻人开始另谋生计,有的回家种地,有的做了建筑工,只有我们这些年长的还在坚守。”金玉友无奈的说。

或许有一天泰山挑山工真的会消失,或许他们会成为故事被我们一代代讲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泰山 挑山工 金玉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